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近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最新考古研究结果,专家历时2年在普定穿洞遗址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时隔4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22年联合对普定穿洞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

历时两年,专家们发掘面积40平方米,揭露的地层厚度超过6米,共出土石制品1万余件、骨角制品2500余件、动物骨骼10万余件。

在光释光与碳14测年的基础上,专家们初步判断在距今5.5万年以前,穿洞就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此后一直延续到距今8000年。其中,在距今1.2万年前后,这里进入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同时,专家在遗址第11层还发现了晚期智人臼齿化石1颗,年代初步推断为距今5万至6万年,填补了贵州地区古人类研究在这一时间段的空白。

贵州穿洞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发现于1978年,在随后的试发掘和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1万多件,骨角器1000余件,基本完整的人类头盖骨2件。最新测年数据显示,穿洞遗址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穿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介绍,此次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而且对大家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人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专家还在遗址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阶段的墓葬3座,经初步鉴定,为距今1万年左右的二次葬。遗址内还出土未成年下颌2件和成年颅骨1件,随葬骨器2件、骨鱼钩1件。这些新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及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记者骆飞、解文韬)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响应消费需求,健全测评体系 中国汽研开启汽车复杂极端环境测评技术研究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