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1日电 题:长城沿线出土文物见证民族融合佳话

新华社记者 哈丽娜

连日来,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器吸引了众多游客。青铜器上,胡人和汉人围着熊熊篝火翩翩起舞,其乐融融。这件文物名叫舞人与兽纹铺首衔环耳青铜壶,是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长城沿线的内蒙古凉城县。

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出土了很多这样的文物。内蒙古横亘着秦、汉、金、明等11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总长度达7570公里。这片长城地带不仅是农耕和游牧生产方式交汇地带,而且是多民族文化碰撞的特殊文化地带。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张文平说,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在长城地带“遗落”的大量精美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民族交流、文化互鉴、贸易往来的印记,长城沿线出土文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见证。

舞人与兽纹铺首衔环耳青铜壶。(受访者供图)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已存在千余年。在2019年到2022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不断解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丹达尔介绍,这是1500多年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到阴山祭天观天象的地方,即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它的形制类似于北京明、清时期的天坛,但区别在于天坛是一个露天平台,而北魏皇家祭天遗址是一座圆形房屋。

“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就出现在北方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时期,特别是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不仅迁都中原,还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和制度。坐落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天然分界线阴山之巅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在形制上结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礼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传统,展现出1500多年前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丹达尔说。

内蒙古发掘1500多年前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2020年10月新华社记者彭源拍摄。

在内蒙古博物院的馆藏里,有一件刻着6种文字的元代令牌。这个铜牌被人们称为六体文夜巡牌,是国家一级文物。张文平说,铜牌上的6种文字从侧面印证当时卫戍部队保卫的地方聚集着汉族、藏族和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人。

内蒙古的长城沿线还出土了不少有着西方特色文物的墓葬。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北魏长城以北、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它是一处北魏贵族家族墓地。墓葬出土的一件银碗,外部雕刻着4个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物半身像,三女一男,男子下颌蓄着胡须,三女子发式各不相同。北魏时期的其他墓葬中也出土过类似的人物半身像银碗。

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墓葬出土的文物不仅有鲜明的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特色,不少遗物还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这件银碗上的人物形象以及花纹装饰融合了萨珊波斯艺术特点和希腊艺术风格,为研究古代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深圳龙岗检察院在全市首创防止商事主体恶意注销协作机制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