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9月19日电(贺劭清 祝欢)“电影其实是人的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好人物,用国际通行的语言讲好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达成最大共情。”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19日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心相通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基础,只有实现了民心相通,中国电影、中国故事才能够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同。
9月19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摄
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于9月19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活动设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四大单元奖项。在作品征集前期,组委会通过公开、定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总数达7024部,涵盖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作品4927部,占比70%。
在参与了首届金熊猫奖的邀片、初评工作的饶曙光看来,电影节是展示的平台,更是交流的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进一步相互了解。“据我所知,很多的电影的合作都是在电影节活动上达成的。而金熊猫奖不仅促进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也促进中国电影人与国际电影人的多向交流,让中国电影为世界电影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饶曙光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影《流浪地球》获得了很好的国际传播,《三体》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中国电影工作者要释放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现代性的元素,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在国际上更好传播。”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饶曙光指出,虽然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但和北美电影市场仍有较大差距。这需要中国电影从业者寻找更多的文明互鉴、文明交流。
“现在业内有一个概念,叫‘电影将会重新诞生’,就是指技术的发展与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让电影格局与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饶曙光认为,电影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从胶片到电视的出现,都让电影的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改变电影的制作方式和想象方式。
饶曙光强调,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现在对电影的认知,但是不管怎样变,电影最终还是人文关怀,还是要以人为中心,还是要讲好人的故事。“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造手段和艺术想象空间,电影最终还是要实现一种更好的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全世界达成更多的沟通,实现更大的共情。”(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