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绿色发展需要更多企业探索可行路径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苛求所有企业都像重点领域头部企业那般“大手笔”投入环保整改并不现实,我们更希望那些由先行企业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与理念,能够被更多企业借鉴。
外场喷涂废气无组织排放、初期雨水未收集处理及雨污混排……曾经的环境污染企业历经5年整改,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示范点——据5月12日澎湃新闻报道,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重型装配制造基地,2019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其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通报。5年来,该企业针对水、气、声、渣等进行全方位污染治理,51项整改内容一一执行到位,终于实现绿色发展的华丽转身。
问题多、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这些是诸多企业绿色转型路上的共性问题。长期以来,企业的环保问题特别是工业制造业领域的治污、环保整改是个老大难,集中体现为两个矛盾:一是发展理念、工艺设备的相对滞后与环保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二是环保投入成本较高而短期经济效益产出较低之间的矛盾。这在很大限度上制约了相关企业环保整改意愿与主动性,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而“一刀切”关停某些生产线甚至全厂放假,有的企业宁愿交罚款也不去投入环保设备。也正因此,近年来,被环保部门点名通报、责令整改甚至停业的大小企业不在少数。这既体现了有关方面对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也反映出在去产能背景下,企业必须适应优胜劣汰法则的趋势。
企业治污减排、环保达标,不仅限于传统认知里的治理粉尘及噪音、排污等问题,更包括生产理念、技术应用、设备设施的系统性变革。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
在此背景下,“解剖麻雀”、提供借鉴样本,很有必要。现实中,一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一靠提升管理,二靠加大设备设施投入,有的钢铁、装备制造等大型企业每年环保设备维护的投入达上亿元。然而,绿色发展的棋盘上还有诸多中小企业。着眼自身现状,参照大型企业绿色转型样本,寻求殊途同归的环保灵感,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苛求所有企业都像重点领域头部企业那般“大手笔”投入环保整改并不现实,我们更希望那些由先行企业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与理念,能够被更多企业借鉴。
比如,主动拥抱新发展理念的姿态、“用于算长远账的环保投入不能省”的眼光、及时淘汰或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魄力等,是环保转型成功企业给出的“基础套餐”。在此基础上,对照企业自身需求和转型瓶颈问题,对内做出适当调整,对外积极寻求帮助,是更多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可借鉴的路径。
“不投入受罚,投入了要赔”,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一大障碍。针对这类问题,很多地方正在积极行动。比如,山西、重庆等地推出环保税、资源税等“绿色税制”举措,激励企业升级改造生产技术;河北邢台针对本地中小企业密集的特征,探索建设“智能共享车间”,将各企业特定工序剥离、集中起来,既解决了各企业无力承担相关设备成本的问题,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环保理念必将融入生产生活的更多细微场景。在此过程中,工业制造业领域是排头兵,同时,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也是践行低碳理念的重要战场。期待各行业在建立绿色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带队”典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跟进,探寻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