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警惕算法被污名化,营造科学理性社会氛围

日前,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本届峰会是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首次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今年的场馆首次引入5.5G通信网络,整体现场互动体验项目超过100个,其中包括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画像、人工智能制作咖啡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将数据要素转化新质生产力,还是像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画像这样的互动体验项目,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技术——算法。众所周知,数据、算法、算力有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称。其中,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首要要素,算力即运算速度,决定了AI的能力大小,算法则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智力高低,它是未来人工智能的“智力”比拼的关键。

这里面,算法由于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时常和“大数据”等概念等联系在一起,似乎离“普通人”最近,近年来受到了很多的讨论,然而在这些讨论中,一种针对算法的污名化现象,值得严肃审视。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的信息分发,诸如算法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并且也成功引发了颇多的社会焦虑。

但事实上,这些讨论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暂且不论算法是否真的制造了“信息茧房”之困,就连“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本身,在学界都是存在巨大争议的。要知道,该概念是于2006年由一名美国学者提出,大意是指个体如果过度关注自我选择的或能够愉悦自身的内容,同时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时间一长,就会像蚕一样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本身是在算法推荐之前就有了。不可否认,或许有人会因为个人选择偏好,接触到一些同质化信息,但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社会,不同平台的信息供应变得越发多元化,再加之人工智能算法推荐,让更多人有机会找到个性化信息,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更多机会突破“信息茧房”了。

其实,信息分发上的算法推荐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大家都有直观感受。比如,天水、淄博等城市的某个特殊的亮点被曝光后,就能借助算法迅速在短视频上被更多人关注到,最终为城市发展提供流量助力。再比如,一些原本非常小众的非遗传承项目、冷门书等,照样可以通过算法在互联网上“翻红”。算法帮助这些事物找到了最需要它的用户,实际也是减少了用户的信息筛选成本,提高了个体在信息化社会对抗信息过载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与我们通常所想象的“信息茧房”效应相反的。

说到底,算法只是一种中性的技术手段。对于当今社会中一些互联网应用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社会需要正视,但也要警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随意地将矛头对准技术本身。就像“大数据杀熟”现象应该引起关注,但将其出现的原因想当然地归咎为大数据的利用,这显然是一种粗暴且错误的归因。可以说,动辄将某些社会现象的原因指向技术本身,这不仅不利于我们针对性解决问题,也将放大大众对技术的非理性认知甚至是恐惧和抵触,不利于为技术进步及其相关应用产业的发展营造该有的科学理性氛围。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等各种技术的应用,的确引出了非常多值得严肃探讨的社会课题。比如,如何把算法的优势在更多领域积极应用,确保技术“向善”,如何让算法帮助我们的决策更高效、更科学等等。但正如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劲指出的,在算法正当性理论和算法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进程中,既要保证算法本身不断发展、完善和前进,又要保证包括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都不至于误用、泛用和滥用算法,还要消除社会大众的误解和误会。因为大众一旦对技术产生误解和误会,不仅影响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将挫伤社会创新的积极性。而这于社会发展,于个体福祉,显然都是不利的。(行止)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SEAYEO昔又大排灯被曝蓝光危害视网膜?产品安全性遭质疑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