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焕发新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生态文明思想。笔者认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自信自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亘古绵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来源。当我们走进这座文化宝库时,我们可以感受古人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感触古人对人与自然的体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感悟古人对天地规律的认知,“盖人生天地之间,禀天地之气,其体即天地之体,其心即天地之心”。
传统文化也有更直观的传递,比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巨幅的山峦、角隅的庙楼、微细的驼队,处处透露着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后之览者也肃然起敬。在典籍里、诗画中、器具上,我们都能找到生态文明的缘起与传承,我们也要更系统、更深入、更广泛地去品味发掘。
兼收并蓄相融契合。中华文化颠扑不破、辩证统一。体现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能看到其兼收并蓄的气魄和相融契合的脉络。比如在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时,我们有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时,我们有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在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时,我们有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在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时,我们有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在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时,我们有一诺千金、讲信修睦的交往之道。
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中华文化气象博大、融会贯通。开放包容是其活力来源,守正创新是其不竭动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离不开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些“新”就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去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的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例如,杭州亚运会创新采用电子烟花、数字火炬人,虚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向全世界传递了我们的绿色理念;零碳工程师根据赛事运行方案计算出兼顾能耗与舒适度的最优方案,动态管理每一个区域的能耗,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低碳创新发展的坚实步伐;闭幕式上万人共咏“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以荷花和桂花,送别八方来客,向全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
生态文明的新枝已深深契入了传统文化的老桩中。理想信念的相通相融,必将让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焕发新的生命。(周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