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余祥鹏
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深入开展以“六无”(即无黑恶势力、无毒害、无邪教、无刑事治安案件、无失信被执行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梧州、法治梧州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梧州市涌现出一批“六无”平安村(社区)。今年第二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59%,创历史新高。其中,梧州市蒙山县坝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深化“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
苍梧县京南镇旺滩村党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有党员61人。该村把党员干部编入网格中,建立标准网格化管理4个,微网格化管理12个,做到网格无盲点、无遗漏、无重合。
旺滩村加强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实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整合基层党建、平安建设、防汛防火等各种资源,旺滩村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公共服务、网格管理、志愿服务及时送到家家户户。这是梧州市深化“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一个缩影。
梧州市积极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将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网格内的“人、地、物、事”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从“资源分散”转变为“全科网格”。打通网格服务管理“最后一百米”,夯实“六无”平安村(社区)的创建基础。
梧州市还通过“六化”行动(网格划分科学化、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标准化、职责定位明晰化、运行管理常态化、基础保障制度化),完善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市各类网格实现“一张网”统筹、“一条线”(党建)引领、“一团队”(“网格员+民辅警+‘双联系、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作战、“一链条”(“网格发现—中心派单—部门办理”)服务,网格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阵地,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深化治理阵地平台建设
藤县同心镇同心社区积极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新路径,组建2个线上“调解咨询工作室”,按照“干部按需邀请群众入群—工作室人员在线释疑—调解完成主动退群”的工作流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消除思想疑虑。
为了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心社区还创建“有事@我,码上服务”民情直通平台,建立一分钟响应、一小时转接、一天内反馈、一星期办理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在“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过程中,梧州市着力加强治理阵地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宣传普法阵地、“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服务平台、“吾爱梧家”婚姻家庭服务驿站、“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一批治理阵地平台得到建立和完善。
借助上述平台,梧州市加强法治宣传、心理健康疏导和婚姻家庭关系指导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今年以来,梧州市开展法律宣讲1500多场(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00多场(次)、心理知识科普讲座188场次,惠及80多万人。
深化乡村治理群众参与
藤县太平镇狮山社区搭建“党群结对、以小带老、亲朋互学、邻里互助、家校联系、社会参与”六纵六联防治网络,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与此同时,狮山社区引导群众共同制定、学习、遵守村规民约,选树典型人物,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养成崇德向善好民风;吸纳德高望重、亲和力强的“五老”乡贤、志愿者、党员、群众担任人民调解员,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用朴实的话语沟通情、理、法,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基层治理,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必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各方面工作合力。在创建过程中,梧州市大力推进村(社区)“警务助理”“治安联防队”“长安义工”“骑楼大妈”“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村(社区)社会治安常态化巡防,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深化乡村治理机制建设
蒙山县新圩镇六桂村以林地为主,针对林地多、边界复杂的实际情况,六桂村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组织村干部,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和林业站等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近两年,六桂村调解处理矛盾纠纷1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梧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大小村落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力度,有力促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事要解决”为核心、以“案结事了”为标准,采取抓源头、抓基础、抓责任、抓机制等措施,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今年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及时调处率达95.92%。
此外,在创建工作中,梧州市还总结藤县同荣村、蒙山县坝头村、万秀区潘塘社区等8个村(社区)的创新做法,深入推广“评星制”“集群制”“积分制”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基层治理质效稳步提升。
梧州市以钉钉子精神,深化“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在社会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等基础工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