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作者:李坤(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临近岁末,高雅音乐进校园相关活动在全国各地众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种演出团体、公益项目、艺术展演等纷纷走进校园,为在校师生送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但是在推动高雅音乐进校园的进程中,部分学校的演出活动也出现了遇冷的情况:上座率不高,提前离场的不少,有同学反映“听不懂”“看不懂”。这一情况让我们意识到,高雅音乐的推广普及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如何让更多人认识高雅音乐、了解高雅音乐,进而爱上高雅音乐,并在高雅音乐的熏陶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依然是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文艺精粹,高雅音乐具有永恒的价值内涵

高雅音乐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力和哲理的音乐,包括交响乐、民族管弦乐、钢琴小提琴等独奏音乐、歌剧、艺术歌曲以及优秀的流行音乐等多个领域和形式。高雅音乐往往具有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和规模,凝重的乐思,优雅曼妙的旋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因此高雅音乐又被称作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对应。

高雅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的宫廷音乐,这些音乐通常是为皇室成员和贵族们演奏的,因此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雅音乐从宫廷走向教堂和剧院,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在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高雅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肖邦等,创作出了许多传世力作。到了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高雅音乐又经历了一次变革,音乐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音乐规则和形式,创造出更加自由、个性化的音乐作品。高雅音乐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高雅音乐之所以传唱不衰,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我们可以从中听到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以及最崇高的理想。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内涵。比如,无论何时何地,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们总能瞬间调动所有激情,迸发出全身心的呐喊。正如音乐家舒曼所说:“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像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再如,莫扎特的《魔笛》通过讲述正义与邪恶、爱与责任等主题,启迪人们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塑造人们的人格和品格;舒伯特的《摇篮曲》,让人感受到音乐中的温柔和宁静,让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获得放松与舒缓,把压力与焦虑驱散。

曲高和寡,普通观众对高雅音乐有距离感

近一段时间,为庆祝新年到来,国际指挥大师、著名交响乐团频频走进校园,为同学们送去了酣畅淋漓的表演。然而,面对众多高规格的音乐会,同学们之间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音乐会现场,多数同学正襟危坐,听得津津有味,适时报以热烈掌声并喊出“bravo”(类似于传统戏曲中的叫好);其中也有部分同学坐立不安,听得昏昏欲睡,两只手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不该鼓掌、叫好,处境十分尴尬。

这种反差并不意外。对于古典乐迷或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同学来说,能够现场感受国际指挥大师的“音乐魔法”,这无疑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对于带着好奇心初次走进校园剧场感受高雅音乐的普通年轻观众来说,台上指挥家、演奏家的严谨,台下观众的庄重,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感受到格格不入的距离感。

事实上,华贵深邃、严肃端庄的高雅音乐从诞生之初就与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也使得高雅音乐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充满挑战。

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学生,之所以对高雅音乐有距离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雅音乐追求艺术高度、思想深度,创作和演出形成了众多定式和惯例,对大众的音乐素养、知识积累、审美能力、观赏习惯等要求较高,对于一般观众来说,接受起来有难度。因此,走进剧院或校园剧场观赏高雅音乐演出的,多数是音乐专业的师生以及音乐类相关从业者,普通观众、学生则相对有限。高雅音乐进校园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所以没兴趣”。二是高雅音乐诸多“高高在上”的条条框框,也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比如,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高雅音乐演出对观众的身份、着装、言谈举止等有着较为严苛的规定,对于普通观众或没有接触过高雅音乐的普通学生来说,不得不敬而远之。此外,一些乐团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策划演出曲目时考虑不周,更多地考虑自己要演什么,而不考虑观众需要什么。完全陌生的节目单,将很多同学拒之门外。而且在演出中,相关各方对普通观众缺乏包容,更缺乏引导,面对部分年轻观众因缺乏常识而做出的不合时宜的举止,往往选择盛气凌人的警告,甚至简单粗暴的训斥。这些“高高在上”的做法,势必会打击年轻观众进一步接触高雅音乐的积极性。

因此,不管是高雅音乐的推广普及,还是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部分从业者仍需不断改进相关方式方法。否则,高雅音乐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转。

走近大众,高雅音乐普及要以观众需求为导向

“大学青春交响乐响起四大名著主题曲,全场热血沸腾”“音乐会交响乐团演奏《孤勇者》,台下小朋友自发合唱”……近两年,交响乐团因为演绎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出圈”的案例越来越多,他们通过改进演出形式及曲目拉近了高雅音乐与观众的距离,也让更多人认识到高雅音乐并非“高冷音乐”。

其实,近年来的欧美古典乐坛也在试图改变自己过于拘谨、与观众较为疏远的形象。西方一些著名的音乐节上,指挥家、演奏家频频与观众互动,尽情展现现场音乐的魅力,观众不必拘泥于服饰是否得体,也不必正襟危坐,大家在音乐中更加真情流露、随心所欲,甚至有些观众一边野餐一边听音乐。可见高雅音乐也不一定要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高雅音乐只有走近大众才能影响大众,引领大众,因此,高雅音乐普及,尤其是进校园活动更要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受众特点。一方面,要加强高雅音乐的宣传普及,尤其要以“高雅音乐进校园”为抓手,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高雅音乐的奇妙世界。比如,厦门爱乐乐团在推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时,针对校园青少年及儿童群体特点,用讲、演、展相结合的方式,用孩子们熟悉的音乐旋律展现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独特的演奏魅力。演出曲目之间,由浅入深又不失趣味的讲解,不留痕迹地将乐器特性、音乐历史、艺术鉴赏等知识点串联其中。同时,指挥家、演奏家与现场观众即时互动交流,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到高雅音乐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高雅音乐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尤其在面对年轻人时,要用年轻人的“语言”展现高雅音乐魅力,循序渐进,从培养兴趣开始。比如,交响乐团进校园,演出中,不仅保留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柴可夫斯基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等风格鲜明的经典曲目,还积极回应观众呼声,演绎动画片主题曲、四大名著电视剧主题曲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曲目,熟悉的旋律响起,他们与高雅音乐又近了一步。

总之,高雅音乐从创作、演出、普及等各方面都不能忽视观众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其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真正走进大众内心。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7日 13版)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南京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开展“冬日集训”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