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4分还给孩子”反映出的网民期待
张玉胜
据7月9日《成都商报》报道,近日,一位山东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孩子的数学试卷,其中有一道题要求根据某病人连续3天每隔6小时的体温统计图作答。图片显示,从第二天下午开始,病人体温平稳,逐渐回归正常值。面对图后“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的问题,孩子作答:“这个病人快好了”,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对此,网友质疑:“难道不对吗?这不是开放式的题目吗?”更有不少亮出工作证的医务工作者在评论区“联名发声”,表示对“病人”进行会诊后得出结论:“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
一次普通的学科考试,一道4分的小题,却引发大量关注与热议,这体现出网友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的关心,以及对刻板僵化评判标准的不满。即便孩子妈妈已公布了“正确答案”,即“从哪天到哪天体温相对稳定”,但很多网友仍不理解孩子给出的答案究竟何错之有。
诚然,数学试卷固然重点考核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考生作答的“这个病人快好了”,却是医学层面的判断。但谁能否认“这个病人快好了”,就不是从统计图中读出的信息呢?
改革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才有了这场由“小题目”引发的“大讨论”。诚如有专家指出,此事的看点是开放式命题仍遭遇标准答案思维。从标准答案思维看,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不符合命题要求,应扣除4分。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看,应摆脱标准答案思维,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就应该给分。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曾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由此解读,多出些开放式命题或不失为有益尝试。这不仅考验着出题者的理念、能力与智慧,也同样需要阅卷人拥有开放式思维、包容多种答案。有专家为此提出,初等教育阶段,出题人要尽可能减少标准答案式的出题模式,避免学生形成标准答案式思维,标准答案式思维可能会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和成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现实中,人们时常会为孩子们的丰富遐想而惊叹和触动,比如面对“雪化了是什么”的提问,有孩子得出“是春天”;读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有孩子想到了还可以借用“吸管”……
眼下,“这个病人快好了”的答案,让人们看到了孩子小脑瓜里迸发出的想象力,对此,期待成人世界能多些珍视和呵护、尊重与和鼓励,少些否定和扣分。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