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在迪拜闭幕,在本次大会上,联合国和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数字化是关键,呼吁进一步挖掘数字化转型的潜力,在全球气候危机中促进低碳发展。
刚刚闭幕的COP28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关键性的发展,大会也在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全球气候适应目标、落实损失损害基金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共识和进展,但当前的气候行动和巴黎协定的目标之间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鸿沟;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实现能源转型,同时应对日益增加的气候相关灾害风险,亟需颠覆式的科技和解决方案。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在12月10日中国角“数字化转型日”边会上表示,数字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驱动力。除了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外,数字化还可以帮助建立清洁、低碳和高效的能源系统,并促进系统升级。
埃里克·索尔海姆,另一位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现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指出人工智能这场技术革命可以为世界带来重大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然,并整合能源系统以改善社会;同时强调“中国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军者,全世界要实现绿色发展都离不开中国,绿色转型需要我们互相合作。”
据悉,本次COP28中国角的“数字化转型日”共组织了四场主题边会,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国务院参事室、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中环联合认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能链智电等多家政府相关部门、国际组织及顶尖学术机构共同承办。这也是生态环境部首次在中国角设置“数字化转型主题日”。
边会1嘉宾及与会人员合影
数字化成绿色转型发展的共识举措
数字化与绿色化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的两大趋势。自2020年提出“3060双碳目标”以来,中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并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COP28中国角的“数字化转型日”也首先聚焦如何通过数字化应对低碳转型道路中的经济发展、技术应用、行业协同等问题。
国务院参事贺德方分别从产业、技术和管理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产业节能增效中的作用,二是挖掘数字技术在碳中和路径中的潜力,三是加强国际数字经济技术合作。WBCSD执行副主席Dominic Waughray在参加边会时同样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推动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在边会上发布的可持续相关数字化平台“格润数据平台”(GREEN data platform),汇集了政府、学术机构、数字服务提供商、企业、媒体等各相关方的力量,提供全球气候治理、能源转型、低碳技术等咨询和信息服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晋涛教授认为平台企业大有所为。“平台企业如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力,能帮助政府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环保方面的问题。比如饿了么的绿色助推,改变消费者的一点选择,塑料垃圾的产业就会减少20-30%”。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介绍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及阶段性成果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分享道,“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颠覆式创新和应用离不开数字化,平台企业应该把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构建广泛的数字平台参与者生态作为气候应对的核心战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防范自身相关风险,更是激发创新潜力,促进成规模的减碳,并在其中获得新商业机遇的战略性选择”。
当然,国家自然基金委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也指出数字技术应用产生的一个挑战:即技术本身的能耗问题,“因此我们正在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通过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发展负碳技术等,不仅帮助数据中心自身优化用能,还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去推动各行业减排,从而使得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相互促进与发展。”
绿色转型中的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
在绿色转型中,全球范围内有哪些最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和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是“数字化转型日”的第二个关键议题。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常务董事兼执行副总裁 Craig Hansen介绍了在能源、农业、交通等全球范围内碳排最大的部门中,数字技术正在如何发挥作用。在能源方面,通过传感器组成的智能系统可以远程操控调节家里的温度,或优化电力在电网中的传输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农业领域,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精准农业,以更少的投入生产更多农作物;在交通领域,数字技术提供“出行即服务”的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利用交通工具,在保证出行便利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如何促进减碳解决方案的开发与推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全球创新中心负责人Massamba Thioye 提出三个主要原则:Caring(关注自身行动的环境影响)、Sharing(分享知识经验和解决方案)和Daring(制定有雄心可靠的气候目标),“最具变革性的气候和可持续性行动实际上是由数字技术实现的,例如提高产品使用效率、增强经济的独特性以及减少负面外部性。只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才能促进绿色转型”。
专注于交通能源系统稳定高效的能链智电,开发了面向全球交通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大脑”,连接交通能源上下游,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新能源汽车供电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能链智电可持续发展部总经理翟宇博表示,“2023年上半年,能链智电实现碳减排146.3万吨。希望通过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贡献更多的绿色价值”。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万沧海介绍了阿里云的“算电协同”技术创新,通过智能调度,将运算需求尽可能多分配给使用清洁能源的数据中心。在赞比亚,阿里云将大量非紧急的运算需求调节到光伏电力高的白天,达成15%的碳减排。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教授漆远,介绍了他们团队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伏羲”次季节气象大模型,“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领域,人工智能不仅能够突破气候复杂系统模式预测的局限性,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实现对气候风险的精准刻画,且有诸多深化应用的方向,可降低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多种风险。同时,基于AI的天气预测模型预测速度远快于传统模型,耗费算力更少,意味着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
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明在会上介绍了联合国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的国际科学计划“天工计划”,并发布了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化、标准化、开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天工LCA数据库”。他还带来了专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发的AI大模型应用“天工AI”,帮助研发人员快速提取相关研究的创新点、方法、数据来源等信息,加速学术研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为环境科学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新的机遇。”
数字化助力碳标准的全球共识
除了技术创新和突破,碳计量与碳核算的标准化建设,也是低碳转型中的关键基建。
在COP28中国角“数字化转型主题日”关于标准核算的边会上,一份团体标准《企业范围3+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和报告通则》引发与会人员的关注。该标准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与多家企业联合起草,通过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的终轮专家评审。作为团体标准编写组代表,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副部长薛靖华指出,“中国正在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这其中,碳计量与碳核算的标准化建设是关键。”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副部长薛靖华女士主持标准发布仪式
Dominic Waughray认为当前只降低范围1、2和3的排放对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企业需要创新性的推出更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全球各行各业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已经在研究如何利用建模和人工智能来帮助企业提供更低碳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今年,WBCSD推出了《避免排放的核算与报告指南》,在日本举办的G7环境部长会议上获得了一致支持。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副主席华敬东指出,“如果能够依据全球统一的计量标准体系收集到更加全面精准的企业碳排数据,将有助于扩大气候融资的规模,从而加速世界经济迈向‘净零排放’之路”。
这次边会上,隆基绿能可持续发展与ESG高级经理汪子阜介绍,隆基作为一家太阳能科技公司,截止2022年底,其全部出货的光伏产品按照全球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估算,累计可带来超过5亿吨的减排量,但还是需要更精确的赋能减排方法学和全球统一认可的估算标准。
2021年,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与“避免排放”原则有关的“范围3+减碳”目标,并于2023年首次审计了减碳量,其中包括了云计算、二手交易、快递回收等多个减碳场景。
松下集团环境管理部总经理 Shoji Kusumoto认为,企业能基于“避免排放”原则衡量发展机遇,量化这一创新减碳行动的标准必不可少;松下将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其标准化建设。
弥合数字鸿沟,共筑气候韧性
COP28中国角的“数字化转型日”以“弥合数字鸿沟、构筑气候韧性”的主题作为总结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这场边会上表示,“如果应用得当,数字技术可以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在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Dima AI-Khatib看来,数字鸿沟正阻碍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南南合作致力于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融资和技术分享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目前,相关的“南南银河平台”已经收集了300多个与数字化转型和气候行动相关的解决方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首席经济学家Erik Berglöf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随着数据中心在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未来数据中心的排放可能超过航空和海运的总和,建造绿色数据中心势在必行。AIIB也正在针对这些环节融资,以在创建更加气候友好的数据中心方面发挥作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则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的头部企业已经在国内外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上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未来需要各方开展有效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低碳化与数字化及智能化的融合与创新。”
国际电信联盟高级官员Mario Castro Grande向会议方表示,中国角专门设置“数字化转型日”很有价值和启发,建议接下来的COP大会也应以这一重要议题设置主题日。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