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创新成为大家今年尤为关注的话题。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和新加坡是今年最具创新力的5个经济体,传统创新强国排名大体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一批中等收入经济体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有分析认为,全球创新增长格局正发生变化,中等收入经济体或将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今年的报告是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发布的,面对来年的风险与挑战,WIPO总干事邓鸿森则相对乐观地表示:“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让我们放心,创新活动目前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报告数据,并为未来创新事业发展提出建议。

  全球创新发展态势喜忧参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9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主题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创新”。作为评价世界各经济体创新能力的重要国际报告之一,该报告使用80项指标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进行评估并排名。报告显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和新加坡是今年全球前五位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传统创新强国的排名总体保持稳定。

  据了解,2023年的GII报告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创新投入”次级指数衡量的是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的经济要素,包括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体现的是创新活动的实际成果,分为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两类。

  总体来看,报告认为,过去一年全球创新态势喜忧参半:一方面新兴技术继续提供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和经济混乱、高通胀等因素正在持续影响甚至阻碍全球创新发展。

  具体来看,信息技术、卫生和能源领域指标持续进步,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创新投资表现强劲。例如,与近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相呼应,信息和通信技术硬件领域的显卡和芯片制造商的研发增长显著。在疫情期间削减了研发支出的行业,如汽车、旅游和休闲再次出现强劲投资。与此同时,科学出版物数量、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等也继续增加。

  然而,报告也提出过去一年全球创新在某些方面展现的颓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风险资本投资总值从2021年的超高水平大幅下降近40%,这反映了风险融资环境的恶化,2024年的风险资本前景尚不明朗。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面对研发成本升高、专利增长放缓等全球性问题,首先还是要提升科研创新体系的效率,合理分配科研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各国不应削减科研投入。

  中国排名如何在13年内跃升31位?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自GII报告2007年首次发布以来,中国总体排名大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今年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12位,比2010年的历年最低排名(第43位)上升了31位。报告原文特别提到:“中国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创新能力为什么能持续实现稳步提升?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主任冯兴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近些年在新能源、高铁、现代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相关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

  冯兴科认为,中国创新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重大科技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为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技术创新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国创新发展迅猛也离不开市场优势的发挥,特别是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市场生态的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国创新排名攀升较快,除国家创新投入增加和人力资本雄厚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创新发展强调基础和应用领域“两手抓”,均衡发力。

  “中国有效地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2023年的GII报告写道,中国的创新产出表现高于创新投入水平。2023年,中国在“创新投入”次级指数上排名全球第25位,在“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上排名全球第8位。

  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共在6项具体指标上位列全球第一,包括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国内市场规模,劳动生产增长率,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测试得分,本国人商标申请量与GDP之比和本国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科技集群数量最多的经济体,拥有24个科技集群,超过拥有21个科技集群的美国。报告称,全球五大科技集群目前均位于东亚,分别为东京—横滨、深圳—香港—广州、首尔、北京、上海—苏州集群,其中中国占3席。

  冯兴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反映了全球科技活动中心正在东移,东亚正在引领全球科技创新。中国科技集群数量增加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形成了中央统筹、地方良性竞争、互相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生态。

  不过,吴金希也提醒道,虽然中国在科技集群的数量上占优,但科技密集程度仍需提升。报告显示,除北京在科技密集程度方面排名第14位外,其他位于中国或任何别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的科技集群都未能跻身全球科技密集程度最高的25个集群行列。

  此外,中国在环境表现、裁员成本等指标方面的表现仍需加强,目前排在百名以外;在监管质量、教育支出占GDP之比等方面也位列50名以外。冯兴科认为,中国在创新领域仍存在不足,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并加以改善。

  吴金希表示,我国在科研制度与环境方面仍有改善空间,比如可以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制度。“多年来,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帽子’(主要指人才计划和以人才为资助对象的科研项目等)为标准分配科研资源的现实没有太大改变,这不利于吸引、留住人才以及基础研究发展。”他还提到,要重视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土博士”,防止人才流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蓝庆新认为,我国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吸引国际资源方面,要为高端人才和跨国企业进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高等教育产学研融合不足、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削弱创新投入等,也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创新发展。他说,要积极发挥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以需求拉动创新供给。还要积极申请国际专利,让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全球。

  关于中国创新事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冯兴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最大的风险之一在于美西方别有用心鼓吹的“科技脱钩论”。中国应建立开放型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明确反对科技脱钩。要构建成体系、多层次、全方位、有重点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继续强化中美创新合作,深化中俄科技合作,用好欧洲科技创新资源,抓准中日韩创新合作机会,积极参与当前新兴技术的国际新规制定权。

  中等收入经济体有机会成为全球创新新引擎

  除中国的亮眼表现外,2023年GII报告显示,中等收入经济体整体的创新表现都比较受瞩目。过去10年来,中国与土耳其(第39位)、印度(第40位)、越南(第46位)、菲律宾(第56位)、印尼(第61位)以及伊朗(第62位)一道,成为GII排行榜上攀升最快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共有21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被报告评价为“超预期”,其中多数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东亚及大洋洲。印度、摩尔多瓦和越南连续13年表现超预期。印尼、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连续第二年,巴西连续第三年表现超预期。

  冯兴科认为,这些经济体表现超预期,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世界治理格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这为发展中经济体在新领域赶超发达经济体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不过,也有不少国家的专家和分析人士看到当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商业媒体“快公司”网站刊文分析称,巴西此次排名跻身前50的原因在于巴西高校国际化指标的提高、商标申请量的增加以及独角兽企业市值的增加,但是该消息“并不值得庆祝”,因为巴西的创新潜力与其全球前十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符,未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9月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印度排名的提升归功于巨大的知识资本、充满活力的初创生态系统以及公共和私人研究组织所做的出色工作。不过,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经济学家萨齐夫认为,印度的创新表现还远低于其潜力。目前,复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低效的官僚机构、政府政策变化不定、劳动力市场僵化仍是印度推动创新发展的障碍。

  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际关系部研究员穆罕默德·哈比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尼此次进步较为显著的指标主要是私营部门发挥更多作用的指标,如市场和商业成熟度等,而在政府管辖范围内的指标改善则较为缓慢。

  穆罕默德·哈比卜认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崛起为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树立了榜样。它们现在谈论创新问题时,可以将这些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的优等生,而非发达国家视为标杆。不过,这些经济体的崛起带来的将是更紧密的合作还是更激烈的竞争,还有待观察。

  在马来西亚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看来,相较于西方国家利用科技垄断优势来牵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国更愿意通过技术转移或共同开发共享创新技术。他相信,在中国科技创新的输出和共享下,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中等收入和新兴经济体的数字化转型将有机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蓝庆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兴经济体作为“后起之秀”,在数字时代更易发挥后发优势。这些底子相对薄弱的国家一旦在创新方面取得成绩,表现就会很亮眼,由此带来的财富增长也更大。他认为,中等收入经济体成为创新主力是必然的趋势。

  而在冯兴科看来,中等收入经济体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科技基础和后发优势,他们有机会成为全球创新新引擎,但这并不是必然结果。只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关键引领作用,制定良好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市场机制激活企业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中等收入经济体才有望成为创新主力。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南京江北新区:农贸市场开展“冬日集训”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