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此前,上海一位女士曾通过克隆的方式,让爱犬“重生”,总共花费了25万元。该事件一出即冲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热议。有媒体就“你会克隆去世的宠物吗”进行网络调查,在10万人的投票中,有2.6万余人选择“会”或“经济条件允许就会”。而也有网友存在诸多疑虑:“克隆并非复活,新的宠物不会有原来的记忆,且背后兴许有无数因此牺牲的实验动物。”自1996年7月5日,克隆羊多莉在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横空出世以来,激发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想象和探索。诸如今天我们市场上便宜的肉类、乳制品,都暗含克隆技术的功劳,它已经悄然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而如今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的诞生与发展也再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医学技术的认知,也引发了社会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关注。随着技术爆炸时代的到来,生命诞生的机制被揭开、被改写,人类返老还童似乎近在咫尺之间。生命科学的飞速进步将把人类带向哪里?

  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第二季第六期已于(8月11日)20:30在东方卫视首播,21:30在安徽卫视播出,8月14日21:40在浙江卫视播出,8月15日21:40在江苏卫视播出。本期《未来中国》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家李劲松,他将与我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五位科学青年也会畅聊生殖与干细胞相关的热门议题。你会克隆已逝的宠物吗?未来会有一天不需要自己生孩子吗?本期《未来中国》带你从干细胞的维度丈量生命的长度。

  从无到有,李劲松院士铸建生命科学研究的“北斗导航”

  你知道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也有自己的“北斗导航”吗?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揭示了2.2万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但是要想从根本上阐释生命,就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跟踪、观测生命体活动中真实状态的蛋白质,这样就需要2万多个抗体。“我们的想法是,要为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2万余种蛋白质贴上标签,这就像组建了北斗网络一样。”李劲松表示。这,就是基因组标签计划(GTP)。而类精子干细胞介导半克隆技术在给蛋白质贴上标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可以直接跟踪这些带有标签的蛋白质,观察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表现。李劲松院士不仅率先建立了半克隆技术体系,而且提出和推动了基于半克隆技术的基因组标签计划,如今正在一步步铸建起生命科学研究的北斗导航。这个突破或将给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一场革命。科学引荐人陈辰更是在节目中感叹道:“20 年前全球科学家共同来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时候,据说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只有1%,而这一次李院士的基因标签组计划,中国科学家可能说可以做出 100% 的贡献了,非常非常的了不起。”纵观我国科技的发展,无一不是科学家们勇于深入探索科学的“无人区”,不断地探索与尝试。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想象力,更要耐得住寂寞!

  “李老师你放心,我们一定坚持在这儿!”李劲松时不时回忆起学生们的这句话,仍觉感动。你可能难以想象,真正想要掌握半克隆技术,需要花一整年的时间学习整个实验体系。当最初的新鲜感被重复工作的枯燥取代,还会有人愿意继续这项研究吗?时间追溯到2007年,李劲松回国组建实验室之初,许多学生找上门来。但到了第二年,更多学生放弃李劲松实验室,选择去做容易出数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在那样的环境下,一种舆论开始甚嚣尘上:“李劲松实验室是做技术的,不是做科学的。”学生转组、退学等情况接踵而至。在两年内李劲松都没有招到任何学生。但也有人并没有放弃,他的第一批学生都一直坚持下来。如今他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全部成为了教授,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道”。

  “让科学回归科学”科学青年团破解网络谣言,传播生命科学新知

  克隆动物真的短命吗?第一只克隆多莉羊是死于当时克隆技术的缺陷吗?B站知名科普UP主、中科院神经所博士唐骋在线辟谣。原来最早的克隆技术是发生在苏格兰18线县城的一家小兽医学研究所。那里的科学家经常利用附近屠宰场的废弃物进行试验。多莉羊就诞生于这样的偶然之下。排除掉技术原因,大概谁都无法预料到如此意义重大的克隆动物居然是被养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克隆动物会和母体一模一样吗?

  你支持“人造子宫”的出现吗?不只是人类的生育方式会跟着时代变化,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繁衍后代也有着“稀奇古怪”的繁殖方式。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杨昊辰告诉大家:在2005年,伦敦动物园里有一只雌性科莫多巨蜥仅凭一己之力就生育了4只蜥蜴宝宝。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子宫”说不定也会成为现实。当生育方式从传统的“怀胎十月”到“体外子宫”,会产生全新的社会关系吗?

  你能想象用一根头发丝十分之一大小的针管来进行一场实验吗?复旦大学类脑智能博士张佳伟和环境科学博士马晋隆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他们将在这里体验挑战半克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操作环节——显微注射。首先要使用直径大概只有10微米的人工拉制玻璃针管,再配合脉冲技术打破卵细胞的透明带,保留一个暂时的小通道,然后吸取类精子干细胞,并将其通过那个小通道注射到卵细胞中。最后收针,成功封住小通道,保证卵细胞的细胞质膜不被破坏,整个实验才有可能成功。实验室的记录是一位成熟的操作者在一分钟内也只能成功操作两到三颗。生物技术专业出身的张佳伟和化学专业背景的马晋隆化身“临时学徒”,到底谁能在这场“手脚眼协调”的考验中更胜一筹呢?

  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的“脐带血”是智商税吗?牛津大学物理化学系博士李怡雯向我们科普了干细胞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万金油”的作用,是许多疾病的治疗密钥。由于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对肺纤维化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所以肺纤维化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目前,上海已经有医院启动了干细胞治疗特效肺纤维化的研究,并且已经在临床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

  虽然干细胞的科研进展有目共睹,但是有关它的治疗到底靠不靠谱?克隆技术后续带来的伦理问题会引起轩然大波吗?而我们作为科技发展的受益者又该如何看待科技呢?或许正如B站知名科普UP主、中科院神经所博士唐骋在节目中所言:“我们只要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科技,不幻想,不恐惧,不贬低,不捧杀,让科学回归科学。我们就只要相信科技终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就够了。”

  在东方卫视《未来中国》,科学引荐人陈辰,科学榜样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家李劲松,以及科学青年团,一起重新丈量生命的长度,破解干细胞的网络谣言,探索新知!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