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信心稳中进,团结奋斗开新局。三月,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特别推出“两会”特别策划系列节目,邀请知名电影人与专家影评人等,共同透过“两会”热点话题扫描中国电影。
3月9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受邀做客《今日影评》节目,与广大观众共同透过光影聚焦“两会”传统文化话题。
电影传递传统之美
文化精神引导创作
近年来,中国电影越来越成为一种承载传统文化的方式。对此,做客《今日影评》的吴冠平指出,电影是对传统文化传播是最有力的一种形式,它是真实的再现,能够展示服饰、器物、人物行为举止等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也具有情感性,通过人物与叙事令传统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共情性。此外,他也表示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令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日常生活感,让普通大众都能通过电影传播接受传统文化、从内而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赋予了电影人哪些创作影响?对此,吴冠平继续对《今日影评》表示,用电影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对于电影人来讲更多是精神性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如《妈妈!》《人生大事》等片体现的亲情及中国式的生死观等,同时也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如体育题材的《夺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以大义让电影更为淋漓尽致,令传统文化在电影叙事中体现精神之美。
非遗项目影像融合
电影创新一脉相承
透过《今日影评》连线采访,几位积极助力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年轻人也分享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古筝视频博主墨韵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经历史长河发展后让大家产生共鸣感的东西,一方面应该了解并融合世界各地的音乐类型,另一方面也不可以抛弃传统音乐的音色、表达和技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常以经典电影的角色作为面人作品素材,而在创作时也并不只是在用传统的形象,而是在其中蕴含中国人理解世界的方式。他们都向《今日影评》期待表示,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以非遗传承人或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电影被搬上大银幕。
传承的“承”,是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一脉相承的指导。未来,我们的电影如何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面对《今日影评》抛出的问题,吴冠平坦言,对内传承要像《中国奇谭》一样用中国式叙事传递善良、圆融、仁义等中国精神,对外则要像《流浪地球》系列一样提出中国式方案,以硬实力的增强加重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我期待着中国电影人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更多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作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培根铸魂。”
2022全新出发,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周一至周日晚黄金时间,点亮你每一个光影之夜。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