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 贺兰山顶积雪未消,在人迹罕至的苏峪口深处,横空出世的西夏官窑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震撼不已——这是西夏宫廷用瓷烧造地,使用的是北方的原料和技术,出产瓷器却与景德镇湖田窑的精细白瓷极为相似,素面薄胎、通透莹润。

  “江西和宁夏距离这么远,近两千公里之外能有这样相似的产品,起因是什么?”初次看到苏峪口瓷窑址出土瓷器,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张立非常震撼。

  日前,“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在宁夏银川市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余名文博专家出席,现场踏查了苏峪口瓷窑址、观看了文物标本,并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苏峪口瓷窑址在2017年考古调查时首次被发现,遗址范围约4万平方米。从2021年到2024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正式开展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2400平方米,揭露出包括六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等人认为,苏峪口瓷窑址作为西夏官窑,融汇了当时我国南北方高端的窑业技术。

       秦大树说,遗址区的馒头窑、筒形匣钵、涩圈叠烧的装烧工艺,尤其是作为制瓷燃料的煤,都体现了西夏制瓷业受到北方先进窑业技术影响。“以煤为制瓷原料,在北方很多地区直到金代才开始推广,但苏峪口瓷窑址在北宋晚期就存在了,应该是受到了北方当时最先进的磁州窑和定窑的影响。”

 


 

       北方的技术、就地取材的瓷土,如何烧出南方景德镇湖田窑那样细腻通透的白瓷?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苏峪口瓷窑址出土瓷器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参数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现代“高石英瓷”的技术标准,是我国“高石英瓷”的最早发现。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朱存世说,苏峪口本地出产的瓷土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无法烧制出通透细腻的白瓷,是当时的工匠创造性地在瓷土中添加了石英,提升了二氧化硅的比例,降低了三氧化二铝的比例,才烧制出了与湖田窑极为相似的产品。在最近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清理出煅烧石英的窑炉——烧制过的石英更易粉碎。

  “这将我国瓷胎‘二元配方’技术从元代提前到西夏,在两宋时期全国窑场中首次发现,在我国窑业技术上独树一帜。”朱存世说。

 


 

        西夏的匠人,如何懂得这种技术?秦大树分析认为,北宋皇室和文人士大夫阶层青睐“极简风”,素面薄胎白瓷是当时流行的审美风尚,这也影响到了西夏王室。“宋和西夏经历过‘蜜月期’,在技术和文化上存在密切交流,我们推断,很大可能是北宋官方派遣了南方和北方的优秀工匠来到西夏,帮助他们生产这种细白瓷。”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政认为,苏峪口瓷窑址的发现,首次说清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的生产面貌,并且解决了西夏宫廷用瓷的来源问题,以全新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发展。

  此前,陶瓷考古界对西夏瓷的认知,停留在灵武窑发现的黑釉剔刻花瓷器上,而西夏陵、西夏佛塔等地出土的白瓷来源则一直未能弄清。考古调查研究发现,苏峪口瓷窑址比灵武窑存在时间更早,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灵武窑的风格和金人的审美趋同,证明西夏后期的审美风格受到了金的影响。”秦大树分析说。

  作为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苏峪口瓷窑址实证了两宋时期多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未来的发掘工作,将持续完善这一拼图。



来源:新华网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白雪敏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途家民宿:七夕遇上奥运和周末“buff”叠满,平台热门城市民宿预订同比增八成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