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5日讯 (记者 秦金月)9月23日,“箫韶九成——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这是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首次共同主办的大型文物展览。展期为三个月。
展览标题“箫韶九成”取自《尚书·虞书·益稷》,据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相传为帝舜时的乐章,意为美妙的音乐可通神灵、降祥瑞。该展览是辽博为广大观众精心打造的国庆文化大礼。
此次展览荟萃了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庋藏185件古代音乐文物珍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序,呈现了数千年来中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
依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依次为:上古遗音——原始社会音乐、金声玉振——夏、商、周三代音乐、华夏正声——两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燕乐大曲——隋唐音乐、雅俗同和——宋元明清音乐。陈列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音乐文物,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春秋郑公大墓出土特镈、北宋大晟南吕编钟、《清乾隆大驾卤簿图卷》等重点文物。另外,还辅以丰富的图文内容和场景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展陈手段,多层次阐释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此外,辽博还特别邀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到来,在9月23日为广大观众推出《历史的回响》展览专题夜场演出活动。
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1987年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通长23.6、上口径0.97~1.05、下口径1.15~1.45厘米
骨笛以鹤类动物的尺骨钻孔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符号可见,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经测试,它能吹奏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为中国音乐音阶发展及七声音阶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
兔形陶埙
商代
1958年河南郑州市西郊纺织技校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通高5.3、长6.5厘米
“黑敢”镈钟
春秋
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下寺10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一组共8件,其中最大一件:通高26.40、铣间16.3、舞修14.3、钮高7.2、舞广10.4厘米
相和歌俑
汉代
河南济源市泗涧沟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高20、底径32.9厘米
该组乐俑共七人,其中奏乐者四人,击节合声者一、吹埙者一、吹排箫持鼗者二(鼗已失),其余三人伸双手仰面而歌,正是“丝竹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的演出场景。
相和歌是汉乐府音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乐种之一。“相”本身是由舂米、筑墙、夯土等劳动工具发展而来的击节乐器,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演唱形式,起初是无伴奏的清唱,后来演化成清唱加帮腔,在之后的发展中又加入舞蹈表演和丝竹乐队。这组陶俑为研究汉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绘彩长袖陶舞俑
汉代
河南洛阳市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高17厘米
该件女舞俑头梳高髻,上身着朱砂红长袖束腰长裙,领口、衣裾、腰带、裙摆均镶黑边,双臂上扬,白色长袖在双臂的带动下飘逸在空中,有纱质的轻盈感。
长袖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男女皆宜,舞蹈场地不限,舞蹈形式既有单人独舞,也有双人或多人共舞。它以手舞长袖的流动变化和腰部的柔韧舒展相互协调配合为特点。张衡在《舞赋》中描述长袖舞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绰约闲靡,机迅体轻”。
三彩听琴图枕
北宋
1976年河南济源市勋掌村镇安寺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高16、长63、宽25厘米
枕面微凹,中间菱形开光为听琴图。画面有两位长者坐于毡氇上,一人抚弹琴弦,另一人静思听乐。身后的侍童正用壶煮茶,另一童恭候待命。周围环境幽静,芭蕉、梧桐、牡丹、怪石、雕栏组成优雅的园林景色。枕面的四角刻绘四童子,左上角池边童子准备钓鱼,左下角童子坐地玩傀儡。右边两童子负载莲叶,孩童的天真无邪与雅乐使境界格外纯美。枕面所绘人物、花卉均采用刻画填色的传统手法来装饰,色彩浓淡相宜,诗意浓浓,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大晟南吕编钟
北宋
原东北博物馆旧藏
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27.9、宽18.45厘米
青铜铸造,椭圆筩形乐钟,呈合瓦形,仿战国风格。甬部为双夔交接旋钮,钟两侧有36个钟枚,钲部、舞部和篆部饰蟠虺纹,正面中部用阴线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正中钲部刻“南吕中声”四字,钟唇有“上京都僧录官押”七字。器形厚重,古朴典雅。
“大晟”是北宋徽宗创置掌乐机关“大晟府”的标记,“南吕中声”指示的是音律高低。大晟编钟是宋徽宗崇宁三至四年在京师所铸,以十二个为一编,分两层悬挂在一座下有蹲兽、上饰羽毛的华丽钟架上,钟身大小不同,发音有高有低。
据古史载,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九日,此编钟被金人掠夺送往上京,后为会宁府境内佛教寺院作为佛教乐器所用。金代正隆、大定年间,官府专卖铜器,民间有旧铜器须送交官府检验刻记,否则以私铸铜器处罪,因此这件编钟又被刻上“上京都僧录官押”一行小字铭款,“都僧录”是金国各京的最高僧政机关。解放前此编钟一直流传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一带,解放后才辗转归藏辽宁省博物馆。
今流传于世的大晟编钟有二十余件,此为其中一件。此编钟是“靖康之乱”的珍贵见证,是研究宋代的庙堂乐制、青铜乐器及宋、金历史的重要物证。
乾隆大驾卤簿图卷
清吴桂等宫廷画师
绢本设色
原东北博物馆旧藏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绘清乾隆皇帝出行所用大驾卤簿全图。仪仗队伍分左右两列并行,五辂、金辇、玉辇、曲柄伞、前部大乐、导迎乐、礼轿在中路行进。全幅画面表现人物有数千之多,于人物、器物一侧以文字注明名称和数目。画工细致入微,人物眉目清晰,神态生动,衣饰花纹一丝不苟,色彩明丽;器物形制结构严谨、设置讲究,一一入式。
此图经乾隆皇帝亲自考证、设计,后命臣工绘制,由宫廷画家吴桂、程志道、陈永价、程梁、王方岳、陈基合绘而成。原藏于清宫养心殿。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夜场演出(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