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格尔木7月30日电(记者张添福)30日,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举行。
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昆仑文化学者赵宗福在主持论坛开幕式时表示,昆仑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
图为论坛现场。张添福摄
“昆仑文化源于华夏古典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赵宗福说,此次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是昆仑文化系列国际学术论坛的延续,旨在聚焦昆仑文化,共同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昆仑文化的学术品质,为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格尔木市市长冉清介绍,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挖掘昆仑文化内涵,宣传推介昆仑旅游资源,打造昆仑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昆仑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认同感。
在主旨报告环节,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表示,中华民族大家庭诸多成员共有共享“祖出昆仑”记忆,“从目前掌握的许多民族文献和口传资料来看,西南地区藏族、羌族、彝族、景颇族、普米族等至少20个民族,在其历史记忆中,认为其祖先来源于青藏高原昆仑山下,认为与昆仑文化和古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鄂崇荣说,上述民族的口承记忆和民俗文化中保存的大量与昆仑文化相关的记忆元素,可与汉文文献中的昆仑神话及其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录相互印证。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连山说,《山海经》中,位于遥远西北方向的一座昆仑山最为突出,被称为“帝之下都”,即最高天神在人间的都城,是众神居住的地方。
“因‘河出昆仑’的说法,古代的帝王和地理学者们一直不断地去寻找真正的黄河源头,努力落实《山海经》记载的这座神山。”陈连山表示。
图为在青海格尔木举行的昆仑山敬拜大典。张添福摄
“历史上,黄河和昆仑山的崇拜者们没有找到他们心中的神圣昆仑山,令人遗憾。”陈连山表示,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又是一件好事,“古人没有找到神话中的昆仑山正好防止了人们随意接近这座神山,从而保护了神话昆仑的神秘性和信仰真实性。”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宣炳善、中国科技大学专家祝秀丽、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就《新疆昆仑与中国龙脉之祖》《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层累史观》《当代神话中的昆仑山母题》《丝路昆仑文化中所见中西交流——以青海乌兰泉沟墓壁画猎豹为个案》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此次论坛,还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历史文化”两个主题举办分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和中国民俗学会指导,中共格尔木市委、格尔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格尔木市委宣传部、青海省民俗学会、青海地方志学会、格尔木市文联承办。(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