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生活“像过节一样”美好

作者:曾小鹏(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端午佳节期间,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艺”起来艺术节,以艺术为核心,在百姓家门口打造发现艺术、体验艺术、理解艺术的空间,呈现市集、展览、论坛,奏响“艺起、艺象、艺见”三大主题曲,为市民节日文化生活奉献了一场极富参与感、体验感的文化艺术盛宴,让节日生活内容更丰富,受到市民欢迎。

人们常用“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的美好、心情的愉悦,可见过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何其重要。传统节日的周期性复现使得“节”在寻常的岁月中具备了特殊含义,它把人们从日常的世俗时空,带入特殊的、神圣的历史时空中,让他们直面自然图腾、祖先神灵以及世代因袭的传统,过节也因此成为人们最具仪式感的文化生活。

如果每天都像过节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是很多人的朴素愿望,过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古往今来皆如是。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条件下,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内涵有所不同。在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人民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历史时期,人民所期盼的美好生活也就是能吃饱穿暖有房住,有肉吃、有新衣,能改善一下生活已是奢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不再停留于物质生活层面,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同时,过节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人们期待更丰富的节日文化生活。如何满足群众过节新期待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事实上,我国历来重视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每逢重要节日,各地相关部门总会积极组织开展节庆期间的各项文化活动。比如延续多年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走进万家、服务百姓为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动员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凝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该活动特别聚焦传统节日提供文化服务,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富有时代气息、体现节日文化内涵、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品牌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爱党、爱国、爱家情怀。

如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作为一项品牌文化活动,指引着各地各级文化团体在传统节日期间,把文化艺术送到群众家门口,送进百姓心坎里,让文艺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今年端午节期间,各地文化小分队、文艺轻骑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江西省文化馆文化文艺小分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用精彩的文艺演出,向老人们送上节日祝福。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文艺小分队不仅“送文化”,还“种文化”,他们与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们合作演出,带动银发合唱团等参与表演,台上台下其乐融融,让老人们感受到家人团聚般的温暖。再如,山东广播电视台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长岛,把鲜活丰富的优秀文化送到了海岛群众家门口,也把“文化进万家,共筑中国梦”的好声音传送到了大海深处的美丽海岛上。此外,贵州六盘水美术馆送书画进校园,引导广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四川眉山彭山区在各镇(街道)基层综合文化站,开展“匠心木粽·粽情端午”活动,除了向基层群众普及端午节传统文化知识,还有木艺手工课程“如何做好一件木艺作品”、绣制艾叶香包等端午节特色活动,收获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过节形式日益多样,惠民活动也更加多彩。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过节新期待,不少文化惠民活动通过融合实现了升级。今年端午节期间,一些地方院团和相关部门合作共包“教育大粽子”“法治大粽子”“医疗大粽子”“环保大粽子”,把文艺演出、文化惠民与教育讲座、普法宣传、健康普查、宜居工程等相结合,为人民群众送上精神、物质双层大礼包,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惠民的含义。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随时间而变化,节日期间的文化惠民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群众过节新期待。

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节日期间文化进万家的活动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可看、可听、可读、可学、可用的文化文艺资源。组织基层文艺院团、农村电影放映队、非遗传承人(团体)等举办文化活动、项目展示,广泛开展地方戏曲、舞蹈曲艺演出,民间技艺、民俗艺术展示,游艺联欢,书法、美术、摄影创作,以及花会、灯会、赛歌会、票友会、秧歌会、广场舞、舞龙舞狮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尤其要加强文艺创作,通过“订单式”文艺志愿服务,“精准滴灌”满足受众个性需求。

另一方面,要创办更多节日配套的常态化惠民活动,让过节更有仪式感。传统节日期间,除了传统文化活动,不妨围绕节日文化内涵,常设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相关的惠民活动。比如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推进“村晚”常态化,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在农闲期间开展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还有“村超”“村BA”等文化活动的举办为过节常态化惠民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 13版)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