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宁波博物院供图。
端午节划龙舟,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一项重要民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划龙舟,在浙江省宁波市,有一件国宝级的大斧头可以提供答案。
这件国宝级的“大斧头”是宁波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说,古人云“小者斧、大者钺”;钺由石斧演变而来,既是工具,也是兵器,在商周时代开始逐步演变为象征着权力和威严的礼器。
1976年在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出土的“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通体金黄,铸造于战国时期,距今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铜钺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有边框。在边框内部,上方是两条相向的龙纹,龙的前肢变曲,尾向内卷,昂首向天,线条婉转流畅,下方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上面坐着四个头戴高高羽冠的人,双手持桨,奋力划船前进。
这四名桨手是当时的于越人,于越是古代越人的一支。张亮说,于越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掌握造船技术的人群,在《越绝书》中就有越人“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记载。这件“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就证实了他们“驾水驭风”的能力和“以舟作马”的生活方式,而纹饰充满了无声的节奏感,也十分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审美。
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它们的由来也有不同说法。张亮说,这两项民俗与吴越地区渊源深厚。《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古代越人“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的习俗。古代越人以龙为图腾,在每年端午,他们会举办盛大的图腾祭,使用刻画为龙形的独木舟,在江河上竞渡游戏,同时把粽子投入水里祭祀龙神。铜钺上绘两龙,下绘竞渡,体现了“飞龙在天人在地”的天地宇宙观,是古越人祭祀神龙和图腾崇拜的实物佐证。
在宁波地区,有两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张亮说,对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距今7000年前,于越先民就制成了独木舟和木桨。“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体量不大,但是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地处东南沿海的古越人面向海洋、劈波斩浪的气概。自古以来宁波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如今更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大港,从这件铜钺上,我们也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基因。
记者:冯源
编辑:李争艳、刘祯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