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央视网消息:有着“节气”和“节日”两重身份的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且因其传统悠远而有着深厚的积淀。那么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清明的起源、祭拜的传统来自哪里?让我们一起去古籍中,找找关于清明的记载。

祭祀习俗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清明起源于周代祭祀祖先的礼仪,后来慢慢与寒食、上巳三者合并为一个节日,它也是唯一一个与节气相关的节日。

在古代,祭祀要严格遵循礼制,平民不能建庙来祭祀祖先。直至明代,士、庶才开始被允许建立自己的家庙,逐渐演化为后世的“祠堂”。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赵大莹:传统礼法规定只有皇家、品官有权利在家里祭祀先祖,一般的老百姓都没有。所以,慢慢才会跟寒食、扫墓这些结合起来,普通人也可以在家里怀念自己的先人,并且有公共的假期可以安排这些事情。

乡野新绿进餐盒踏青赏玩不愿归

除了祭祀先祖,古人也将清明时节乡野垄间的新绿春色都藏进了餐食里。在《荆楚岁时记》《节序同风录》《随园食单》等古籍中,都有清明时将艾草、青草汁水加入点心,做成糕饼的记载。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任昳霏:现在知道清明节吃得最多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南方地区普遍吃的青团、米糕、桂花糯米藕这一类“糯叽叽”(的食物)。凉的时候它也是软的,而且香糯可口。

和现代人相似,古人也讲求吃、喝具备,甜酒是必不可少的清明饮品。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任昳霏:有一本书叫《邺中记》,书中说“寒食三日作醴酪”,大致可以理解为是轻微发酵的麦粥,有点像现在我们说的醪糟。就是喝一杯甜酒,或者是相当于我们的醪糟汤圆。

除了吃各种应季的美食,古人在清明时节还会斗草、拔河、放纸鸢,开展各种民俗活动。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任昳霏:我们有本明代人写的古籍叫做《帝京景物略》,在描绘清明时期高粱桥河畔的时候,其实就是明清时期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游人数万计,簇地三四里”,所以就有些商贩拿着茶拿着酒来贩卖,民间艺人杂耍的表演翻跟头,感受春天才能真正享受春天。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