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数量屡创新高,在我国电视剧创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故事结构、人物塑造、造型和场景设计等方面贴近现实,反映了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具有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完成了文本与现实的勾连,实现了时空的再现和重构,主观和客观视角强化了受众的身份认同。随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水平不断提高,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也不断展现。与此同时,优秀电视剧作品在符号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等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符号认同——
符号系统的建构
创作者利用历史和现实的拼贴,将现实场景编排在电视剧中生成了多重意义,观众的记忆和情感被一一唤醒,产生了剧集叙事场域下的符号认同。
一、环境符号
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多有着特定的故事背景,背景设置是故事合理发展、有序推进的基础,在尊重时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详尽阐述故事背景是必要前提。
电视剧《山海情》描写了西北人民响应国家易地搬迁政策,通过辛勤劳动改变命运的故事。剧中人物在漫天黄沙、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泥土缝里谋求生存,这样的环境符号既符合时代背景,又带给人们在恶劣环境中改造自然、勤劳致富的震撼。情感的表达要靠景物来展示,电视剧正是通过情景交融展现符号意境的最高境界。《山海情》的创作团队在福建、宁夏等实地考察采风,用半个月时间搭建起一座真实的“金滩村”。剧中道具有的是从影视城搬运而来,有的是从民间获得,比如闹社火的马灯、火把、农具、音响等,这些道具都成为剧中很独特的符号。
二、人物符号
人物是电视剧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使观众感受人物的思想情绪和内心世界,既要有个性鲜明、“名片”式的核心人物,也有作为配角的人物群体,共同构成剧中人物符号系统。
电视剧以典型人物为中心,塑造个体的差异性,将个人的生活际遇与时代变迁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真切的细节达到观众期望的真实。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决定意义的不是“内容”,而是系统中的“关系”。意义是由影像和观者之间的对话建构出来的,既是生产者创作理念的体现,也是观众观照自我、观照人生的渠道。
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由6个单元组成,从城市到乡村,从日常生活到国家航天事业,用具有代表性的6个故事为新时代描摹。其中,《腾飞》这个单元的女主角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钣金工学徒,最终成长为“大国工匠”,展现了航空人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老师傅、伙伴等角色通过符合受众情感和生活逻辑的演绎,脱离了公式化、概念化的符号意义,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注意到,当下的观众愈发期待从不加粉饰的真实生活中去寻找自我、发现价值。因此,现在的电视剧创作也往往以多圈层受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为创作基石,用更贴近生活、观照人性的镜头引发观众共情。
文化认同——
时空的再现与重构
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者“重新塑性”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即观众对文本的接受、解读和传播。在接受过程中,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被重新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体现在电视剧中则是观众对电视剧文化内核的价值认同,表现为传统文化回归、情感认同与文化记忆相结合、年代特色与地域色彩相伴随。
一、地方文化展现地域风情
如今,呈现地方生活和区域文化成为电视剧创作的趋势之一。地方生活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现代传媒如何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这也折射出深层次社会心理与叙事认同。解读电视剧中的地域风情文化,有助于把握当代影视文化的脉动。地域文化包括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世间百态等。丰富的地域元素融入影视剧中,为电视剧的视觉艺术空间增加了层次,也有效助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乡音”“乡情”等被不断提及,电视剧创作者开始关注地方文化。
充满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电视剧《装台》,讲述了古城西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故事,以及对装台人悲欢离合的生活写照。该剧从作者到主创班底大多是陕西籍,在西安实地取景,陕西方言和陕西普通话贯穿全剧,被观众誉为“西安人演出的西安烟火气”。古城场景和陕西风味美食成为灵魂,展示了肉夹馍、油泼面等特色美食,描绘了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该剧将“方言入剧”的意义最大化,方言背后的地域文化不仅引发陕西民众的共情,也丰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性,将家长里短的市井生活渲染得极具现实温度。
二、年代文化唤起集体记忆
影像作为文化记忆建构的重要媒介,表述着不同时代社会价值的追求。电视剧不同年代影像的展现,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时代的集体记忆。
现实题材电视剧扎根于时代的沃土,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养料,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生动的荧屏形象、鲜活的语言、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叙述,成为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的光影见证,折射着中国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作者更加注重从时代变革和人民生活中提炼主题、萃取故事,把时代发展进步的前沿当做电视剧创作的前沿,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当做打造影视精品的主战场,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当做选题策划的主要来源,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恢弘气象。电视剧中微观视角的平民叙事更加亲切真实,带给观众沉浸式的审美体验。电视剧将家国情怀、年代文化细化到日常个体的生存感悟,拓展了艺术创作的外延。如《人世间》中的光字片、《心居》中的上海小市井、《乔家的儿女》中的南京巷子,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浓缩了某一段文化记忆,不同群体都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活剪影和年代记忆,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身份认同——
主客观视角展现现实观照
身份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受众在与电视剧的互动中,扮演着接收者的角色,在电视影像中模拟了一种类似现实生活的人物观察和拟社会互动,完成了受众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的双重意义指涉。在这一过程中,受众重新审视自我,获得一种主观上具有一致性且合理的身份存在,达到身份认同的效果。
一、客观视角——演员群像的身份构建和价值诉求
近年电视剧打破了单一的叙事模式,多采用平行化叙事结构,往往没有一个绝对主角,而是“并列主角”,打造了丰富多彩且互相关联的人物群像,在客观角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趋向多元化的价值诉求,契合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现状。受众会无意识地调动生活经验,以沉浸式体验的感性认知参与其中,强化对人物角色的身份认同。
电视剧《人世间》描述了城市底层平民50余年的生活史。把国企干部、省级领导、高级知识分子、青年工人等各类人物纠缠在一起,在全方位描绘时代发展进程的同时,生动再现了百姓酸甜苦辣的生活,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人生追求。周秉昆、周秉义两兄弟,前者温润儒雅、立身为民,后者至情至义、勤劳纯朴,他们的成长串起了剧情的主线脉络,展现时代变革潮流下的命运浮沉,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也让受众看见了自己。同时,该剧采用大量篇幅刻画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的来回穿插,既为情节的推动提供契机,也使故事跌宕起伏、张弛有致,产生节奏美。各类次要人物呈现的人生百态帮助受众构建对他人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判断。
二、主观视角——观众的选择性接受和多元参与
近年来媒介形式愈发丰富多样,电视剧以“台网联合”形式播出。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有着很强的现实导向和价值内核,引导各年龄段的受众参与其中。这些电视剧在微博、微信等即时社交平台上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让受众掌握最新的剧情推进和演员动态,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上的观众则更加专业化、细分化,能够针对某些电视剧的话题进行更为深入和专业的探讨。如今,观众不再是默认接受的旁观者,已经成为在各类平台上自我表达、参与互动的主动人群,将个人的审美体验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表达。观众对电视剧的分析与解读,甚至构建出比原作更加丰富的文本。此外,一些电视剧也以短视频方式挑选某些剧集的片段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播放,“长短交融”的播放形式使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形成了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