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冬奥场馆是宝贵的文体旅游资源,如何充分挖掘、传承这份丰厚遗产,实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课题。适逢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冰雪“冷资源”正撬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如何持久释放北京冬奥会遗产效益,使其成为推动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围绕冬奥遗产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冬奥遗产实现最大化利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1月30日,游客在国家速滑馆内滑冰。新华社发
1月23日,游客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体验冰壶运动。新华社发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北京冬奥会之后的首个冰雪季,这些耳熟能详的冬奥场馆,已成为大众文旅消费的休闲胜地。
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万名游客,首钢园推出的“首钢冰雪汇”吸引了超过5万名游客前来体验,河北张家口崇礼6座大型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冬奥场馆赛后的多样化利用正不断推动冬奥遗产全民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从“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正式发布,彰显了我国传承和利用好冬奥遗产的坚定决心和突出成果,为解决冬奥遗产再利用的世界级难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结合其中对场馆赛后利用、冰雪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梳理总结,课题组对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赋能文旅消费方面的情况展开调研,并提出相关思考及对策建议。
1月25日,市民从北京北站乘坐“滑雪专列”去崇礼滑雪场滑雪休闲。孙立君摄/光明图片
1月27日,北京首钢园群明湖冰场,市民享受冰雪的乐趣。李文明摄/光明图片
赛区变景区,冰雪运动带火冰雪消费
冬奥场馆变身多元冰雪消费场景。“我是从哈尔滨过来专门体验冬奥滑雪赛道的。期待了很久,今天终于如愿了!在这里滑雪,感觉就是不一样!”滑雪发烧友张先生兴奋地说。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雪具大厅,等待租雪具、换票的游客排起了数十米的长队,雪道上,不同水平的滑雪爱好者尽情驰骋。
高山滑雪被称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被称为“雪飞燕”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海坨山山顶,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后,园区对雪道重新规划,60万平方米的雪道中,有超过40万平方米向公众开放。曾经的冬奥雪道,成了滑雪爱好者大显身手的舞台,使他们尽享在“冬奥同款雪道”滑雪的乐趣。
“普通滑雪爱好者,也可以从海拔2198米的‘雪飞燕’飞驰而下,在滑行14公里后,到达延庆冬奥村。”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艳介绍,为适应大众滑雪需求,目前已向公众开放了技术雪道。
从“最快的冰”到“大众的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2022年7月对公众开放以来,成了广大滑冰爱好者向往的新地标。“我是带孩子来的,看了冬奥会比赛后,孩子就对冰雪项目很感兴趣,从冬奥赛场开始他们的冰雪生涯很有纪念意义。”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宋女士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首钢园灯光璀璨,点亮整个夜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的“双金福地”滑雪大跳台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此打卡。“利用大跳台本体的落地坡,我们开发了雪圈冲浪游乐项目,非常受欢迎,游客可以坐雪圈俯冲而下,体验奥运健儿夺金的快感。还有雪上CS、雪地平衡车、单板滑雪体验等19个体验项目,能让大家充分感受冬奥文化,尽享冰雪乐趣。”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民说。
1月1日,滑雪爱好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公园滑雪。新华社发
冰雪消费带火乡村游和周边游。“发挥冬奥带动效应,延庆景区接待量同比2022年增长近一倍,八达岭长城景区、龙庆峡、世园公园、世葡园等景区接待量同样有较大增幅。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同比2022年增长近七成。”延庆区文旅局产业科科长田荣颖介绍。以服务保障冬奥会为契机,在冰雪项目带动下,北京延庆、张家口崇礼等地的温泉、农旅、民宿行业也展现了新生机,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游客数量明显增长。据北京市文旅局数据,2023年春节假期(1月21日——1月27日),延庆共接待游客76.66万人次,占北京市乡村游接待游客总数的57%,排名第一。调研发现,得益于北京冬奥会这张名片,“首钢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最美冬奥城”“张家口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已成为冬奥筹办带动地区文旅消费的新典范。
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走进首钢园北区秀池西街北口,原来的进料间现在被改造成RE睿·国际创忆馆,作为新文旅业态创新的代表,这里也是全球首款以“文化遗产+数字创意”为内核的沉浸交互体验空间。展览《重返·奥林匹亚——延续千年的生命盛宴》正在这里展出,通过全域沉浸体验、XR数字互动、丰富的史料和文物等,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感悟奥林匹克延续至今的宝贵精神遗产。
因冬奥而实现华丽转身的首钢园,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提出了“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的发展思路。这片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的恢宏钢铁遗产,已经实现了绿色转型。目前园区引入企业、商户244家,融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创新发展。新首钢大桥、一高炉·SoReal元宇宙乐园、瞭仓沉浸式数字艺术中心、六工汇、全民畅读艺术书店(首钢园店)、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酒店等火速“出圈”,入选新晋网红打卡地推荐名单,满足了消费者城市“微度假”的新需求。
在冬奥品牌影响力下,各场馆园区积极拓展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创新多种消费场景,与多元业态叠加并相互赋能,形成集体育、科技、文化、会展、会议等于一体的后冬奥产业生态圈,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超前谋划,让奥运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通过科学规划、管理和运用筹办成果,写好“后冬奥文章”,使广大群众与主办城市和地区发展获得更多的长期收益,是冬奥“赛区变景区”的深层密码。
冬奥场馆改造提前布局,兼顾赛后利用的大众消费体验。调研发现,12个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在建设改造之初就统筹兼顾了赛时与赛后利用需求。赛时,“雪飞天”“雪如意”“雪游龙”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完美结合、造型优美、匠心独运的场馆就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和向往。赛后,各竞赛场馆迅速推进赛后利用计划,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单一专业竞赛场馆向专业性、大众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体育、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拓展。从冬天到夏天、从一季到四季、从赛区到景区、从一地到全域,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首钢园、崇礼冬奥竞赛场馆在赛后全新转换,成为城市新地标、游客热门“打卡”地、旅游目的地。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改善文旅消费环境。以服务保障冬奥会为契机,举办地的区域承载力、交通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极大提升。延庆区以冬奥会接待为抓手,带动区域餐饮酒店服务体系建设,现拥有63家不同档次的酒店,其中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10家,成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中唯一实现世界一线酒店品牌集聚的区域,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良好的交通环境和高效的路网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通了“动脉”,延庆进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张家口融入“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延庆综合交通服务中心、张家口南综合客运枢纽、崇礼南客运枢纽的落成使用,满足了高铁与多种交通形式的换乘和接驳,联通更大的客源市场,为群众体验冰雪运动、冬奥文化、长城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策划冰雪旅游新消费点,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北京、河北抓住大众对冰雪旅游休闲的新需求,加快创新冰雪旅游和冬奥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消费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拉动“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全链条消费,以冰雪红利推动全域文体旅产业发展。春节期间,两地精心策划假日产品,举办了“冰雪欢乐季”“冰雪嘉年华”“冰雪大世界”“民宿过大年”“非遗过大年”等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推出戏冰雪、享私汤、赏冰灯、乐采摘、微度假等特色产品,从供给侧创造新需求,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力和内需潜力,将冰雪“冷资源”变成文旅“热经济”。
多措并举,持续放大冬奥效应
在北京冬奥会成为助推各地冰雪运动和文旅消费新引擎的背景下,如何让冬奥遗产“活下去”,让冰雪项目“热下去”,持续放大冬奥效应,扎实推动后奥运文体旅高质量发展?调研发现,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持续创新拓展四季运营的后冬奥消费场景。课题组了解到,目前场馆的赛后利用,大多以冰雪运动为主要消费产品,难以全面满足时下“家庭游”“亲子游”和“Z世代”群体等多元消费需求。据统计,国内高达90%的雪场在夏季选择停业,只有10%选择四季运营。冬奥园区的四季运营是一项长期课题。目前各园区在经营管理、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仍处于起步期,还需建立起多功能、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加快探索春季观光、夏季避暑、秋季观景、冬季滑雪的四季经营模式。奥运场馆要实现从赛时“雪季运行”到赛后“四季运营”,从“小众服务”走向“大众消费”的身份转变,满足全龄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必须开展最大限度的赛后利用功能创新拓展。
持续发挥冬奥品牌价值,加大国际赛事举办力度。从国际经验看,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是持续释放冬奥品牌效应的关键举措,可进一步促进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相互导流,提升举办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调研发现,除冬奥会外,滑雪世界杯、滑雪世锦赛、短道速滑世界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等冰雪国际体育赛事,在北京落户还不多,冬奥场馆赛后引进国际顶级冰雪体育赛事的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赛事资金保障和举办国际赛事的人才储备,冬奥品牌价值的持续发挥有待加强。
整合全域文体旅资源,实现跨区域深入联动。北京冬奥会跨地区举办,留下了区域协调等多维度遗产。京张高铁、京礼高速通车运营,京张文旅联盟成立,串联起京张文体旅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调研发现,因跨区域联动尚未确定牵头单位,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区域协作推进较慢。两地冰雪资源联动开发、错位发展、产品营销、项目协作等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冰雪产业整体发展。京冀旅游产业应借助冰雪产业的独特性与地域性,共同开发并大量供给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的新业态产品。此外,应加大同一地区内优质文旅资源的串联,延庆的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之间,以及“金名片”与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要素之间要更好地串联成“线”、充分整合,实现从点状布局到片区化跨越发展。
持续“破冰”,推动冬奥遗产利用高质量发展
据《2022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当前要充分挖掘、传承利用冬奥遗产,整合资源,补足短板,实现赛后良性、长效运营,“一起向未来”,进一步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引入国际体育赛事,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建立冰雪体育赛事体系,以北京冬奥会、单项国际赛事为龙头牵引,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逐步建立地区政府、体育协会、冬奥企业三方协同机制,夯实冬奥赛区国际高端冰雪赛事的申办基础。充分利用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保留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世界顶级冰雪赛事的理想举办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等现有的国际一流比赛场馆,由主办城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申办和承办世界顶级冰雪竞技赛事。积极筹办商业赛事、极限挑战赛事和全民健身赛事,串联全年经营亮点、挖掘场馆潜力,持续改善赛区自生能力。围绕赛会筹办和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加快培育本地技术人才、文旅行业服务人才,实现“办赛事、促发展、惠民生”有机统一。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做好园区四季运营。在场馆功能上不断拓展,打破季节对冰雪场馆造成的经营限制,由单一体育功能向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旅居康养等综合功能拓展延伸,将知名文旅景点及特色餐饮、住宿、游玩项目进行整合串联,打造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都市型产业社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四季休闲需求。在消费场景上不断丰富,搭建跨区域、多部门联合推动文旅消费的工作机制,培育“文旅+科技”“文旅+商圈”“文旅+体育”等新型消费供给;大力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赋能,拓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绿色消费、夜间消费等新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在引流方式上不断创新,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统筹各级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落地,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将山地演艺活动、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徒步、滑索等户外娱乐活动和度假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增加游客黏性。
打破地域观念束缚,打造文体商旅融合大市场。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新高地。一方面,用好冬奥场馆和冰雪设施,提升场馆使用效率,积极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冬奥项目训练合作,利用三大赛区配置一流、项目齐全的场馆资源和完善便利的城市设施吸引其他国家队来华驻训,将北京冬奥资产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另一方面,推动地区冰雪运动资源联动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消费要素在城乡间、区域间顺畅流动,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融入地区整体规划,推进产业错位发展。依托奥运场馆和冰雪资源优势,北京和张家口应在后冬奥转型发展中做大消费蛋糕,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错位发展,不断提高冰雪产业与关联业态跨界融合,打造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持续推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可学习世界其他冬奥城市以冬奥为名片打造“产业金字塔”的好做法,构建绿色高精尖产业体系,用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实力提升,实现以产优城、以城兴产、产城互动。
(作者: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庞宇、杨旎、唐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