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足球”系列报道之三
“足球进校园”,为何雷声大雨点稀?
9岁男孩天一,足球踢得有模有样。
可他的妈妈刘岩告诉记者,最多只能让他踢到12岁。
12岁,也是刘岩大儿子天齐“挂靴”的时间。这位妈妈的解释是:“足球,孩子小的时候玩玩可以。目前这样的足球环境,踢球能有多大出息?”
12岁,小学毕业即“退役”,不是孤例。
北京某足球俱乐部教练陈程告诉调研组,小学一年级是其生源占比最高的年龄段,之后就连年下降。其实,看一个孩子是不是踢球的“好苗子”,十三四岁才能看出来。“12岁之前,孩子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很多技术动作并不能完全掌握,只能用跑得快、力量足等一些简单的标准评价选拔。这也是中国技术意识型球员匮乏的原因之一。”陈程说。
“现在,不缺有足球天赋的孩子,缺的是对足球有信心的家长。”多位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鼓励足球进校园。可近9年过去了,校园足球的现实情况依旧是——小学热热闹闹,初中人渐稀少,高中冷冷清清。
不独是足球后备人才匮乏,教练和场地设施不足,也影响了足球的长足进步。
曾志华是某民营俱乐部足球教练。校园足球兴起那阵儿,一所小学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他所在的俱乐部签了3年合同。然而没过多久,学校以控制成本为由,炒了他的鱿鱼。而他心里清楚,上面对足球进校园没有那么强调了。
即便是在火爆全国的贵州“村超”发源地榕江县,全县的持证足球教练员也屈指可数。
赖洪静,是榕江一中足球队教练。他一直被叫作“全县唯一的足球专业老师”。师资之缺,由此可见。
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足球场地有13.59万个。但我们有14亿多的人口啊!单学校数量,就达51.85万所,在校生2.93亿人。这样一平均,多少学生才拥有一块场地?!
校园里的标准足球场更是少得可怜。去专业场馆租场地踢球,一场下来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对一般家庭来说,绝不是个小数目。
一位长期从事校园足球研究的专家认为:“部分基层学校没有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的真义,没有把重心放在普及校园足球上。没有宏阔、坚实的基础,又怎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球员?”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把‘足球进校园’当作一种‘运动’、一种达标形式。譬如,为了完成‘足球进校园’任务,一度,足球操曾风靡全国。这种‘重在动手’的足球操,能圆我们‘冲出亚洲’的梦?”这位足球业内人士的话,听起来辛辣,可也不无道理。
校园足球土壤如此,校外足球土壤又如何呢?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继续探讨。
(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陈鹏、靳晓燕、邓晖、尚文超、晋浩天、方莉、王丹) 【编辑:曹子健】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