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0月20日电(鲍梦妮)10月20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火炬传递桐庐站活动在杭州桐庐举行,共有128名火炬手参加。
“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在“中国诗歌之乡”桐庐,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7400首(阙)古诗词。以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为契机,火炬手们对“处处是新诗”作出别样解答。
据悉,该站火炬传递从桐庐富春江畔亲水平台出发,途经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富春江二桥、中心广场、迎春商务区,最后奔向中国最美县入城口“跃·桐庐”,全程约7.1公里。
此路线也是该站首棒火炬手、多届残奥会游泳冠军宋懋璗儿时记忆中的风景。“可以听得出我的声音在颤抖,非常激动能够在我的家乡传递杭州亚残运会的火炬!”
在完成火炬传递后的第一时间,他向备战杭州亚残运会中的妻子姜胜男打去电话:“火炬‘桂冠’的英文名和你的网名一样,我想把它带去比赛现场送给你!”
倘若宋懋璗的“新诗”是在家乡成长、成材、成家,那对于第二次来到桐庐的火炬手朱晓丽而言,这座县城的秀美风光令人耳目一新。此次,作为茶艺师的她用茶叶“雪水云绿”形容钟灵毓秀、远山如黛的桐庐。
山水之美同样孕育着人文之美。在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桐庐扶手文化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江涛看来,桐庐的“新诗”是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据了解,江涛从事助残志愿服务及组织管理工作多年,策划各类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70余个。身为文化助残志愿者,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近年来国家不仅在努力提升残疾人的物质生活保障,更一直关注着他们的精神生活。
“借着杭州亚残运会的东风,桐庐的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善,市民的助残意识也大大提升,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江涛希望,能够将助残事业进一步深入到村(社区)基层。
实际上,“山高水长”的隐逸之风,吹动着富春江诗路文化带上的浩渺烟波,带不走的秀美风光,又赋予三江两岸新的文旅动能。随着民宿、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桐庐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皆可为美好生活之诗添上注脚。
10月22日,载着桐庐山水的诗画气质和当地人民的美好期许,杭州亚残运会火炬将点燃杭州奥体中心的主火炬塔。可以期待,桐庐“新诗”,未完待续。(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