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观察】绿色赋能办亚运 为大型赛事提供“杭州样板”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杭州举办亚运会这样大规模的国际赛事是否能真正做到“绿色”办赛目标,大家尤为关注。26日,在杭州亚运会“绿色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部长邱佩璜向中外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绿色理念贯穿在场馆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利用了全省各地现有场馆和高校现有场馆,尽最大可能避免赛后场馆的空置。”邱佩璜说,亚运场馆56个场馆中,新建的仅仅是12个,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31个训练场馆全部都是改建。此外,场馆的选址注重绿色生态的有机结合。比如富阳的水上运动中心、银湖体育中心、淳安界首的体育中心等,均彰显了亚运场馆建设的绿水青山,体现了建筑与场馆的和谐共生,也描绘了新时代美丽浙江、美丽杭州的新画卷。还有绍兴的攀岩中心,原来是一座废弃的矿山,这一次蝶变为亚运攀岩的场馆,带动了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开发的建设,充分把现代建筑跟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是一个废弃荒山变废为宝、华丽转型,变成岩壁芭蕾的动人故事。
邱佩璜介绍,在场馆设计方面,也制定了绿色规范。“我们研究制定了《亚运会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从节能、节水、节电、场地、建筑、结构、材料等各个方面做了规定,把‘绿色健康建筑’的理念贯穿到场馆建设的全过程。”邱佩璜说,特别是他们首创了国内大型赛事场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导则》,为大型赛事场馆环境质量的建设提供了杭州经验和杭州样板。
最后在施工方面,邱佩璜表示,亚运场馆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建筑垃圾进行绿色处理,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产生废料的全过程处置。“像宁波亚帆中心,把爆破产生的近76万方的土方、石子,都用于就地的海域防洪堤建设。黄龙体育中心所有的垃圾都做了粉碎处理,作为建筑的原料,就地取材。”邱佩璜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场馆应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到最后的运维,对整个建筑进行了实时的控制,从设计的源头到施工的过程,都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能耗,可以提升施工的进度,最大可能节约、节能。邱佩璜表示,BIM技术全过程的使用,也是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一大特点,不仅体现了智能化,提高了效率,更加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保障,为整个场馆从设计、施工到运行提供了非常好的版本。(记者 刘希尧) 【编辑:曹子健】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