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姬尊雨《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06日 08版)

【科技前沿】

本报南京12月5日电(记者苏雁通讯员姬尊雨)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与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黄迪颖以及法国、美国科学家等合作,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相关论文北京时间5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

昆虫吸血行为的演化过程一直很难研究,昆虫化石记录的空白是原因之一。尽管现今的蚊科具有超过3000种不同类型的蚊子,但人类对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却极为有限。

琥珀被称为“时间胶囊”,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丹尼·阿扎走遍了近500处黎巴嫩琥珀产地。此次研究成果来源于丹尼·阿扎在多年前采集的两块保存了蚊子的琥珀。

由丹尼·阿扎领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科学仪器观察,发现这两只雄蚊均保存了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包括呈尖锐三角形的下颚及延长的具有小齿构造的内颚叶等。现今雌蚊具有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而雄蚊口器退化则多吸食花露。根据此次发现的雄蚊刺吸式口器推测,在1.3亿年前,雄蚊也是吸血昆虫。

据介绍,虽然分子生物学证据暗示蚊科起源于更古老的侏罗纪,但过去关于蚊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中的两只雄性蚊子距今约1.3亿年,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聚焦“四个标兵”,“四个融合”促“提升”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