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普通专升本招生简章,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停止专升本招生。普通本科高校停招专升本有何考量?会成为一种趋势吗?有此类需求的考生,又该往哪走?
一场“小高考”
一般来说,普通专升本,即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是合格的普通高校应、往届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专升本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历。”目标为吉林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考生耿慧(化名)表示。
和高考生埋头苦读、考研学子挑灯夜战近似,对于专科生来说,专升本也是学业途中关键的一道坎。专升本也一直被看作一场“小高考”。
耿慧表示曾经忽视了学习,现在她决定“再来一次”。
从2022年5月开始,耿慧到专升本培训机构报名,今年4月即将参加考试。经历了300多个疲惫的夜晚,耿慧即便身体有恙,也没有落下网课。
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学历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位英语教育专业的专科生刘新桐(化名)就提到,准备继续在英语专业深造,希望可以当翻译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而在这个未来规划之下,“本科才有机会找到好的工作。学历是敲门砖,比起专科,本科起码还有个面试的机会”。
学生“水土不服”
武汉轻工大学的公告称,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高质量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停招专升本的原因基本趋同。2020年,天津工业大学在公告中曾透露,根据政策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再开展普通专升本招生。
随后,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跟进。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阙明坤坦言,主动停招专升本的院校一般是研究型大学,停招的目的在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再分散精力在专升本培养上。
这一趋势,早有端倪。
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就曾明确严格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和选拔录取程序,并在2010年重申了这一要求,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5%以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2014年,湖北大学在停招专升本时,曾提到校内普通本科生的教学进度、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所招录的普通专升本学生原有模式差别较大。
“事实上,有些普通本科院校举办专升本,在学生培养上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阙明坤介绍,一般来说,专升本学生原则上必须单独编班教学,但现实情况是,有的无法单独编班,只能插班教学。
“有些普通本科高校没有衔接专、本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方案,沿用原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这些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时‘水土不服’。”阙明坤介绍,“有一些院校专升本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只有60%左右,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本科毕业,增加了就业难度,也大大偏离了他们原本的学习意愿。”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志敏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专、本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不匹配、教学计划上连接不通畅,一些课程设置存在缺位、重复或交叉,同样的课程在专科阶段学习过,到了本科阶段还要再次学习、考核。罗志敏说:“这不仅很容易给专升本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普通本科生的毕业标准。”
升入职业本科是趋势
2020年,为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部等部门扩大多层次高校学生招生比例,其中也包括“专升本”招生计划。该年,教育部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至64.8万人,同比增加32.2万人。2021年,专升本计划升至81万人。
2023年,虽然幅度有所下降,但扩招态势不变。
截至目前,2023年,黑龙江专升本计划招生18940人,相较于2022年扩招5115人,增幅约37%。上海专升本招生计划10006人,相较于2022年扩招2193人,增幅约28%。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进行扩招的院校主要为民办本科和新开办的本科职业技术大学。
阙明坤介绍,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新生事物,既不是高职专科的“加长版”,也不是普通应用型本科的“翻版”,其培养目标既具有学士学位规定的一般要求,又有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定规格。在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人才上具有独特优势。
“一些本科职业技术大学针对专升本的生源特点,单独组建班级,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确保专升本人才培养质量。”阙明坤说。
在刘新桐和耿慧的计划里,如果顺利地专升本毕业,会继续再往上考。耿慧斩钉截铁地说:“既然选择提升,就要做到最好,想考重点大学硕士。就读专科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对于专科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向上走。”
无论是实现学生的纵向升学,还是实现普职学历互通、证书互认,专升本都是一个很好的“接口”方式,专升本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一条最基本的升学通道。
罗志敏预计,今后几年,专升本的招生规模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这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延长学生的受教育时间,减缓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邱渝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