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三农 > 正文

  (记者 孙眉 见习记者 王臻)“河北3300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河南鹤壁市小麦单产912.6公斤创全国新高!”“四川2000多万亩油菜丰收在望!”随着全国夏粮收获接近尾声,喜讯不断从各地传来。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撑。回首十年,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已经深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催生出一批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的万里家庭农场,阳光洒满水田,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家庭农场负责人刁万鹏说,洮北区属于中度盐碱区,以前他种的是普通圆粒水稻品种,卖不上价,效益差。听说新品种“中科发5号”有优质、高产、抗逆、耐盐碱等优点,就赶紧拿出300多亩地来试种,“去年一年种下来不仅产量提高了,稻谷销售价格也大幅提升,算下来每亩地比原来多挣了680多元,整体增收20多万元。今年600多亩水田全都种上了‘中科发5号’,希望能有好收成。”刁万鹏说。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刁万鹏种植的“中科发5号”,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运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而成,保留了产量高、米质优、口感佳、抗病、耐盐碱等优秀基因,比当地优质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盐碱地种植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真正破解了中国大米“高产不好吃,好吃不高产”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育种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大豆“齐黄34”创盐碱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油菜“中油351”在盐碱寒冷干旱的环渤海地区,机收实收亩产菜籽246.65公斤,达到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高产水平……一粒粒良种被选育出来,增添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藏粮于种”,更要“藏粮于技”。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是条锈病却在每年席卷大量麦田,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令无数麦农苦不堪言。

  由于条锈病菌可借高空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其有效防控一直是国际难题。为攻破这一世界性顽症,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权带领科研团队,探索抗病品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这一“中国方案”在我国西北、西南菌源基地大规模推广应用十余年,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减少了50%,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

  陈万权说:“与小麦条锈病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欣慰的是,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实现‘有病无灾’和病害的持久控制。”

  茂名市是广东省农业GDP最大地级市,粮食年产量超31亿斤。多年来,在“吃饱饭”的惯性思维引领下,人们只关注栽培兼用型大米品种,对加工型专用米的栽培重视度不够,稻米产业链价值发掘不足。

  “老产业”转型升级,还需科技“推一把”。去年3月,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导下,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与茂名市茂南区展开合作,在茂南区鳌头镇设立全省首个“科创试验田”,进行加工型稻米定制生产,并喜获丰收。以“功能定制”为抓手,在传统产业区创新“米袋子”的升级发展路径,只是广东省在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探索之一。近年来,广东省还探索出了“围点搭环”“跨行抱团”“跨域接力”等诸多模式,借力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提升科技贡献率,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十年改革路,创新立潮头。育良种、用良技、施良法,持续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一定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动能,向着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尚冰出席2024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 提出四点发展建议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