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趁)《论语》有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我国自古以来深谙尊重自然、保护生物之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古代先贤的锦囊里,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
如今,人们为“旅行”的云南野象保驾护航;科学家对“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进行开创式迁地保护;一度“销声匿迹”的朱鹮40年后终于再现……古老的东方智慧沿袭千年,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近年来,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绩。我们欣喜地发现,当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时,生物多样性也为乡村振兴加了一把劲儿。
5月18日,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浙江宁波举办,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整理发布了8个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典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介绍,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涌现出不少鲜活案例。生物多样之道何以养万物之兴?我们一起探寻其中奥秘。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的采茶工正在采茶。龙观乡人民政府供图
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好“钱景”
爬树、蹭痒、啃竹子……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红外相机记录了野生大熊猫十分“巴适”的日常,憨态可掬的样子甚是惹人喜爱。事实上,作为我国的“国宝”和受全世界追捧的物种,大熊猫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
荥经县生态资源丰厚,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目前全县有47%的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然而,过去因区位偏远,生态治理观念落后,荥经县曾高度依赖矿山、木材加工、小水电等产业,“靠山吃山”的老路终究难以为继。
荥经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石华志介绍,2017年以来,荥经县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契机,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抓好大熊猫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建材、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共赢。
除了保护“原住民”,异地保护濒危物种也有成功案例。去年12月18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作为全国唯一县区代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作主旨演讲,向全世界推介“东方宝石”朱鹮的保护经验。
县长余国芳介绍,罗山作为朱鹮在国内第一个迁地保护地,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重点保护朱鹮栖息繁衍环境。如今,朱鹮翩飞、百鸟争鸣的盛景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带活了“观鸟经济”,催生观鸟经纪人职业,带动农家乐、采摘园、土特产销售等服务,当地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生态好了,农产品质量更优质。近年来罗山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好品罗山”区域公共品牌、“七彩八珍”系列农产品享誉全国。余国芳抬高了音调自豪地说:“好风景为我们带来了好‘钱景’!”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回了趟家乡湖南常德,他饶有兴致地介绍起家乡的变化:“农村的农田、湿地里,白鹭一片一片的,我们小时候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他认为,农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平台,处理好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乡村振兴。例如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乡村的吸引力、魅力,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会,是乡村振兴非常有利的抓手和增长极。
生态产品变现成为“金山银山”
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超市看到各样的瓜果蔬菜,就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天只能吃到米饭、土豆,将是什么样的情景?
人类只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其生存离不开其他物种,物种越丰富多样,地球就越生机盎然。其实,多样性的生物也是人类所需的生态产品。
“白水当门稻遂深,过雨忽翻金碧影。”明初刘伯温描绘的稻鱼相依、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今天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依然可见。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是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吴伟立介绍,青田田鱼是当地特色品种,为保护鱼种,青田成立了稻鱼共生保护与发展中心,出台系列政策,建立鱼种质资源保护点,推动稻鱼共生核心保护区实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
2022年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面积6.04万亩,稻鱼产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成为全县推广的第一大特色农业产业,并已逐步提升成农旅品牌。该模式还“远赴”广西、宁夏等20多个省(自治区),成为东西部协作共富的重要产业。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经受住了淬炼,安吉白茶则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现了一株百年以上的“白茶祖”,安吉如获至宝,开始了良种繁育、种植扩面等工作。使用“白茶祖”繁育的茶苗被命名为“白叶1号”,并被认定为省茶树良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今天,安吉白茶实现了由一株母茶树到“千军万马”的转变,“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连续十三年入选全国十强,品牌价值达48亿多元,每年开采可为周边省市提供20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产业帮扶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向“一片叶子富八方百姓”的拓展。
自然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物多样性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当全球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时,人类无法独善其身,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人类也应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自然教育恰恰能够成风化人,使理念深入人心。
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的龙观中心学校背后,生物多样性友好教育基地内的各色花朵争奇斗艳。龙观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璐介绍,这里原本是废弃的小山坡,进行生态修复后,随处可见课本中的植物,已成为孩子的自然课堂。“我们还打造了共享花园,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植物,与植物一起成长,和友好保护理念共同成长。”
浙江省是生物多样性大省,在这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成为全民共识。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介绍,目前全省已打造71个省级自然教育学校(基地)、269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56个生态文化基地,组织生物多样性夏令营、观鸟邀请赛等多种生态文化主题活动。
天目湖,是江苏省溧阳市唯一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保护这片湖水,天目湖镇多年来以水源地保护为核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启动了特色生态创新之路行动,重要抓手就是自然教育。围绕沿湖的11个村庄,研发出8条研学路线、24个自然教育课程,把自然教育流量融入乡村,进一步夯实基于社区发展的生态保护策略。2021年起,天目湖自然教育举办科普宣教活动上千场,研学活动上万场,服务人次超千万。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最大的福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