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春来中国,万象更新。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今年的春耕生产中,“数字化”成为主旋律,“科技范”十足的春耕画卷在祖国大地徐徐铺开,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覆膜插秧一体机在作业。
海南“数字麦田”孵化更多新品种
如果说科技在现代工业中的一大集中体现是芯片,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1亩地,有多大?666.67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1.6个标准篮球场。1亩地,能育多少种?在海南南繁国家育种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亩地可以繁育十几个到上百个新品种。
整个2月,农户们忙碌着追肥浇水、春耕春管,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这1亩地的种子试验田里,新品种正在诞生。
新品种在哪儿?正是这些只有数字编码、还没有中文标识的试验品种。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新品种的表现只有超过它们的前辈才能够顺利毕业。”
在这1亩地里,众多实力超群的种子组成了一个明星家族:其中“百农207”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蝉联全国推广面积第一,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郑麦379”是目前黄淮南片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郑麦136”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雷振生说:“这块儿麦田可不简单,它不光繁育种子,而且收获科技成果。就这一块麦田,我们曾经出过两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由于我们的品种在不断改良,因此目前生产上主栽的一些品种都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抗力能力强的特点。”
就在这1亩地旁边,还有大大小小多个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的试验田,种业创新的版图正在扩大。围绕种子“芯片”这一重大课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河南省新乡市打造的中原农谷已经长成。小麦育种迈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阶段。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正在加速培育,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只有数字编码、还没有中文标识的试验品种。
黑龙江 大数据“呵护”水稻生长
日前,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开阔的有机稻田里,轻便的覆膜插秧一体机缓缓前行,满载一盘盘水稻秧苗,所过之处稻田覆膜和水稻插秧一气呵成,划出一条漂亮的直线向远处延伸。不远处,小气候监测仪实时检测,湿度、温度、雨量、风速等尽收“眼底”,通过气象大数据“呵护”水稻全生命周期生长。
在延寿县有机水稻覆膜插秧新技术应用现场会上,别开生面的有机水稻种植精彩上演,一项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让人耳目一新。正是春耕好时节,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瞄准更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启5000亩有机水稻的“智慧春耕”。
与普通插秧机直接把稻苗插在田里不同,覆膜插秧一体机要先给稻田覆盖一层薄薄的地膜,然后在膜上打孔,再把秧苗透过孔洞,插在田里。整套复杂的插秧流程一机搞定,为水稻全流程有机种植奠定了基础。
“合作社主打覆膜田,产的是覆膜米。”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明人姚宏亮说,给稻田覆膜,以物理隔离方式,抑制杂草生长、害虫滋生,无需再使用除草剂、除虫剂,助力覆膜米种植实现全程有机,更安全优质。同时,地膜也是“保温担当”,能为 水 稻 全 年 生 长 提 高200℃积温,地处第二积温带,可以种植第一积温带的优质稻米品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此外,这层膜还是“节水能手”,可节约30%灌溉用水。
“2012年,我牵头发明了覆膜插秧一体机,里面有5项发明专利。这几年经反复改良,设备越来越牛。”姚宏亮介绍,目前,集“平床、铺床、入膜、打孔、插秧、压膜”六位一体的覆膜插秧一体机,大大减轻了春耕生产的劳动强度,解决了大面积种植有机水稻的关键技术难题。
鹿泉区际华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育苗温室。
河北 科技“工厂”高效育苗
眼下正是春耕备播的时节。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际华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育苗温室,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整齐排列的种植槽上,番茄枝繁叶茂,数只熊蜂飞来飞去,不时停留在番茄花上,工作人员则忙着管护幼苗。
际华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育苗温室占地1.2万平方米,三个区域种植番茄,一个区域种植叶菜,均采用无土立体栽培。这使蔬菜生长过程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有效降低了土传病害发生率,突破了连年重茬带来的土壤连作障碍。
技术人员李东阳介绍说:“这个椰糠条,是椰子壳粉碎之后,经过高温、发酵、杀菌,无毒化处理后,作为它的基质栽培。另外,通过环境控制系统,给予相应的水分、肥料,通过滴剑将水肥精准输入到椰糠袋当中,这样 满 足 番 茄 的 生 长 需要。”
这里像是一个工厂,各种科技和各式设备,为大规模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育苗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结合无土栽培、立体层架种植、潮汐式灌溉、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熊蜂授粉等现代化种植手段,工作人员可以设置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可控环境,实现绿色、高产、优产。李东阳介绍,他们通过系统跟锅炉的配合,可以把棚内的温度定在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这样就避免了人为操作不当。
通过数字化的中央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可以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常年保持在最适宜生菜生长的数值,净水设备可以杜绝水体污染,再配合营养液,使蔬菜根系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目前,温室里种植着1.4万棵串收番茄苗,均处于开花期,预计三月中旬成熟。一棵苗可分3个枝杈,也就是说4.2万个枝杈都可以结出果实,每平方米可增收18千克番茄。大空间立体无土栽培模式,让番茄无限生长成为了可能。它的枝蔓不仅可以长到温室顶部,采收期也可持续10个月到12个月。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黑龙江日报》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