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笔者在闽西农村走亲访友,接触了不少亲友老乡,两耳所闻最多的是农村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各个聚会座谈场所,话题不是聊热闹的春节娱乐生活,而是成为父母长辈们为子女谈婚事的专场,农村大龄青年婚姻大事似乎是各家各户的当务之急,心头大事。
家长们为子女超过30岁,甚至40岁分界线还没有对象发愁着急,春节难得的返乡聚会,彼此找空缺,有本乡本土婚姻传统习俗的农村,过年过节是农村大龄青年返乡集中,熟人社会,谈婚论嫁最好时机与空间,今年春节出现谈婚论嫁热现象,可能是人口老龄化,大龄未婚青年达峰,春节农村谈婚论嫁热形成的主因。
前些年,法定婚龄,60年代的人眼中的婚龄男的25岁,女的23岁,70年代的人眼中的婚龄男的23岁,女的20岁,这些婚姻心理法理生理年龄是谈婚论嫁的最佳年龄,超过,就被认为大龄青年,过婚龄,可能成剩男剩女,后来世俗的婚龄有所提升,事出有因,小学、中学学制太长,受社会诟病,大学,大学后也如此,受学制等的影响,大学毕业读硕士、博士,宽限30岁,40岁,可是人的生育年龄是客观规律,不会随政策随便改变的,因此,在国人的认知里还是必须遵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农村,80后、90后农村青年,被称为农村土生土长的“末代青年”,她们离开家乡,弃农进城务工,一小部分在城里安家乐业,大部分仍然城乡之间两头跑,驼背人睡觉——两头不接床铺。有句流行语说:“城市没有安放灵魂的地方,农村老家没有肉体安身的地方。”
现在的青年男女一方面生活在虚拟空间里,线下共处共情,见面交流,生活工作娱乐时间少之又少,沿袭的回家过年好传统,为网络时代,男女青年与父母长辈们之间提供了难得的接触机会,处在一种特殊的姻缘场,结善缘的几率很高。
2022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减少85万人,61年来,中国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再造中国人口红利,加强保障人口生产力,促进农村大龄青年完婚,是一项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举措。
前两年,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告别了贫困,进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当下“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脱单比脱贫成果巩固更加紧迫。
婚姻大事老百姓说,年轻人误一年可能误一世;误一次机会,可能误一生。
在此,呼吁各级各部门各种家门口招工专场会、展销会、招商引资会等琳琅满目的各种会多乎哉不多也,是否为当下的达峰未婚大龄青年举办一场谈婚论嫁大会,让更多农村大龄青年脱单,青梅配上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