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这条山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主题)

——记东阳市三单乡大蟠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何新能(副题)

浙江日报记者 李攀 傅颖杰 共享联盟·东阳 李磊

冬日,冷风从深谷幽涧拂过,山林簌簌作响。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东阳市三单乡大蟠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何新能背着药箱,一瘸一拐,艰难而缓慢地走着。“留守老人普遍患有慢性病,天气转凉,病情容易加重。”他放心不下。进村巡诊,不用看导航,不用翻阅病历本,何新能也可以找到散居在山坳里的每一位病人,因为脚下的这条山路,他已经走过40多年。

三单乡平均海拔600多米,从东阳市区出发,要一个多小时车程才能抵达。大蟠溪村是全乡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全村仅有的300多名常住人口中,半数以上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

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医生,这一点,何新能打小就明白。3岁那年,他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初中毕业后,何新能报名参加“赤脚医生”培训,从此踏上学医之路。1980年,他回到土生土长的大蟠溪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卫生室就开在家里。

刚行医时,村里没有药品配送,何新能就托亲戚翻山越岭,前往邻县新昌的医药公司买药。知道有的村民家里困难,他就只收取药材的成本费或者允许村民赊账。一年下来,赊欠的医疗费有几百元,在那个年代,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何新能从不催讨。渐渐地,卫生室成了村民眼中的“急救室”,何新能的电话号码就等于“120”。

在村卫生室里,记者看到一个破皮褪色的小药箱,打开锈迹斑斑的金属扣,里面摆着一些常用药品和医疗器具,箱子顶部写着五个红色的大字:“为人民服务”。只要病人有需要,何新能就会带上这个“老伙计”随时出发。

40多年里到底救治过多少人?何新能没有细数过,但每一个被他救治过的村民不会忘记。有一次,邻村村民潘昌支突发疾病,家人向何新能求助。何新能背起药箱,打着手电,冒雨出诊,10多里的山路,崎岖泥泞,腿有残疾的他不顾一切地往病人家里赶,打针、吊水、喂药……他彻夜陪护,直到老人病情转危为安。时隔多年,家属还是逢人便夸这位救命恩人。

日复一日地坐诊、出诊、巡诊,让何新能对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高血压病人有146位,糖尿病患者有30人……这些信息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遇到突发状况,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身边,采取最准确的方式进行处置。

12月5日,就在记者采访时,72岁的村民何国浩突然昏倒在路边。“快,拿速效救心丸来。”结合初步检查结果和何国浩的既往病史,何新能迅速作出判断,为下一步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近些年,随着当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建设,大蟠溪村交通条件和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看病就医不便利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年近六旬的何新能还是闲不住,每周,他都要至少进村巡诊1次,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每次看到他一瘸一拐出诊,妻子张秀然总是不放心地“唠叨”几句:“路上可千万要慢点。”

2018年5月18日,何新能和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去为村民量血压。骑到一处急转弯时,刹车突然失灵,三轮车翻了,何新能重重地摔了出去,幸好一名村民路过发现。在病床上昏迷4天后,他才醒来,颈椎、腰椎骨折,卧床休息3个多月。得知何医生受伤,连很少出门的老人都来看望他,可见到村民,何新能反倒先问起他们的病情。“论专业技术,老何可能比不上下派的专家和院里的年轻医生,但要说责任心,他是我们的榜样。”三单乡卫生院院长吴晓东说。

一间卫生室,一年赚不了多少钱,甚至有时还会“倒贴亏本”;一个人守着几百人,随叫随到,没日没夜地工作,40多年的坚持,到底图个啥?除了一份浓浓的乡情,何新能只是认一个很简单的理,“人家叫我一天‘医生’,那我就要尽一个医生的本职——治病,救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燃油车禁售令”推迟 欧美电动车转型“失速”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