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原标题:秦岭深处“打冰人”
秦岭山峦之间,宝鸡清姜河畔,陈仓古道在此绵延。大年初五的一场大雪过后,目之所及,洁白苍茫。
铁轨旁的道砟上,王乖明与四名工友朝着宝成铁路神砂河3号隧道深处走去。
连接陕西宝鸡与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打通秦岭的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至今仍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宝成铁路秦岭观音山车站。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你瞧,前天刚打过一次冰,又冻住了。”头灯光束在黑暗的隧道中随着步伐跳跃,王乖明突然停下,用打冰杆指向身旁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抬头看去,一条5米多高、粗过臂膀的冰柱赫然出现在隧道墙壁,透明的表面微微泛着光。
戴上护目镜,抡起打冰杆。伴随着“砰砰砰”的敲击声,大大大小的冰块从空中落下,砸向地面,冰碴不断从记者的脸上划过……没多久,王乖明额头上汗珠滚动,他干脆解开棉衣上方的两颗扣子。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工务段观音山桥隧工区职工在隧道内打冰。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今年55岁的王乖明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工务段观音山桥隧工区的一名“打冰人”。铁路在此段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8字形迂回上升,形成了我国铁路史上著名的“观音山展线”。
一路攀高,山势险要。每到冬季,秦北高坡区隧道常因山体渗水结冰,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王乖明与工友负责维护的工区桥隧错综复杂,地势高差大,最高海拔1410米。
冰柱高,冰层厚。王乖明与工友轮番上阵,打冰杆与铁镐交替登场。一阵“刀光剑影”,隧道壁与道床“破冰”成功。
徒步11公里、穿越23座大小隧道、跨过31座桥梁……冬日里,观音山桥隧工区职工无论风雪天气,每日守护宝成铁路秦北高坡运行安全。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工务段观音山桥隧工区安全防护员张雅旭在隧道口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王乖明等“打冰人”能够在铁路线上顺利开展工作,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安全防护员。
1999年出生的张雅旭是工区中为数不多的女孩子。2022年从学校毕业后,她来到大山,成为一名铁路安全防护员。
“开始没想到会这么辛苦。跟着师傅们走一趟下来,全身都疼得不得劲儿!”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张雅旭说,“不过和当年劈石凿洞、修筑铁路的英雄比起来,这点苦算不上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一代人的精神。”
说话间,对讲机传来列车即将经过的消息,张雅旭迅速通知王乖明等人撤出隧道。
巨大的轰鸣声与夹杂着雪花的疾风同时袭来,列车经过隧道口,张雅旭高举信号旗,凝望着列车,站得笔直。
巍巍秦岭,印刻守护,见证芳华。流淌在这条动脉中的精神,在一代一代传承。(记者张京品、张博文、张思洁)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