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夫妻返乡走上种菜之路
蒋国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这个玉米的‘爸爸’是紫皮的,‘妈妈’是黄皮的,所以它紫皮黄心,不仅爆浆还超甜,花青素含量也很高,可以说是高颜值、高品质,生吃煮吃都很赞!”11月7日,在安徽省六安市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耀静在玉米地里边掰玉米边介绍起自己今年引进的新品种,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从市场反馈来看,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很喜欢它,加上这类玉米有着红宝石一样的外衣,所以我把此品种命名为‘红颜’。”
在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里走上一圈,这里种植着应季的“苏州青”、韭菜、红薯、甘蔗、南瓜、玉米、胡萝卜等蔬果,大棚前堆放着大量装农家肥的袋子。“‘苏州青’是合作社抖音店铺的热销款,上海、江苏、浙江的网友买得最多,霜打以后会更好吃。‘红颜玉米’今年试种了3亩,供不应求。再等一个月,‘冰淇淋萝卜’就要上市。”杨耀静一边查看着园里精品蔬果的长势,一边做着接下来的农事安排。
1989年出生的她从事蔬果种植9年了。2014年,大学毕业两年后,为了能陪伴在孩子身边,杨耀静决定辞职,从省会合肥返乡,她的丈夫也从六安市辞职回到农村,二人干起父辈的老本行——种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杨耀静从一个农业“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走高端精品蔬果种植的“新农人”。
杨耀静(左)在镜头前直播。袁洁/摄
杨耀静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是留守儿童,靠着父母在上海市郊种菜卖菜,她和哥哥才顺利读完了大学。结婚生子后,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留守儿童”。“可能因为自小在农村长大,我和老公一直对农业很感兴趣,想让家人尤其是孩子吃得更绿色、健康,两人一商量就决定返乡了。”
当年,经过多方考察,夫妻俩来到位于六安市金安区的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流转了260多亩土地,变身农民,建大棚、选品种、学技术、找销路。
但做农业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头两年,对种菜啥也不懂的杨耀静按着父母当年的老经验种上了芹菜、空心菜、菠菜等大路货,却总是碰壁。“要不就是菜长得不好,要不就是出货时间跟不上销售旺季。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过于依赖经验,没有根据当地土壤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开展生产。”那两年,杨耀静一边拼命学习农业知识,一边思考怎么让合作社收支平衡。
2016年,杨耀静开了一家农资店。“这边赚的,补合作社亏的。忙来忙去也没忙出什么名堂,合作社还是年年亏。”
支撑着杨耀静坚持下去的是她的“不甘心”和“我能行”。“为什么人家都能干好,我们却干不好?钱都投下去了,放弃多丢人!”
2016年开始,杨耀静开始走出父母的经验圈,尝试自己选种、管理。考虑到收支不平衡和用工成本等因素,她优先选择管理简单、用工不多、市场需求量大且适合本地种植的蔬菜。同时,开始频繁地外出考察、学习。她在自己的田里试验从外地淘来的各类蔬果种子,然后筛选出品质高、效益好的,再扩大种植。
经营稍有起色时,2018年的一场暴雪压垮了合作社的大棚,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即将收获的韭菜。眼看着大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杨耀静心里异常难受,一方面是几个月的付出“颗粒无收”,另一方面要面对设施重建的压力。多亏了政府对农户灾后重建的支持和扶持政策,杨耀静又撑过了一个难熬的时刻。
“那时候已经连续4年亏本了,家里长辈就老说我们两个大学生,干啥不好,非要种地。”杨耀静说,长辈的唠叨是不理解,但也是一种关心,她必须在地里“种”出一番样子来!
摒弃化学肥料,一年两次施农家肥改善土壤;年均试种30余个新品种,主打应季蔬果;外出培训、开拓市场;设立线上店铺,重视售后反馈……一番“组合拳”打下来,2018年以后,杨耀静的阳和园蔬果专业合作社终于逐步走出了发展困境。“我们的产品受到了采购商和顾客的广泛好评,这证明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子,我们走对了。”她说,每当种出了好吃的蔬果,她就会收获成就感。
现如今,杨耀静的合作社已经打造“六地佰叶”和“阳和蔬果”两个农产品品牌,与安徽省内、六安市内的大型商超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线上店铺订单数月均1万单。她在政府支持下,投资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500平方米的冷藏保鲜库等设施。合作社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务工,助力村民每年人均增收两万元。杨耀静说:“我要坚持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精耕细作,提高亩均效益,打响我的品牌,生产更多优质健康的蔬果。”
“这些年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让我们大别山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江浙沪家庭。我们这一代‘新农人’不仅要种出好粮食、好蔬果,更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作用,书写我们的精彩!”杨耀静下一步想联合更多本地农业合作社,把大别山的好山好水宣传好,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安徽、走向全国。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