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朱洁英 吴景斌 刘慧玲 李立德
是怎样的情怀,让一名退伍军人守了一座孤岛三十六年?
又是怎样的成就,让一个偏远小岛中的邮政投递员,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广东省珠海市的万山群岛中,有一座外伶仃岛,“伶仃”即“零丁”之意,民族英雄文天祥路过零丁洋时,曾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一片丹心如何持久如新?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珠海市城区邮政分公司外伶仃岛营业所营投员谢坚有时会在“外伶仃岛”的石碑边,望着零丁洋磨砺初心,身后是他坚守30多年的岛屿,如今已经面貌换新,从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变成了热门旅游岛屿。
谢坚可是个大忙人,不是奔波在代表履职途中,就是奔波在邮政工作岗位上。这不,中工网记者联系采访时,他要么在另一座城市学习,要么在回外伶仃岛的途中,要么在去另一座岛屿的海上,甚至可能正在被岛民拦住提诉求。他说,带着工作去履职,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这是他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当代表以前他忙吗?忙的。
谢坚从1988年退伍后,就到外伶仃岛当邮政投递员。当时的外伶仃岛,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岛民居无定所,所以收件的地址上时常写着“外伶仃岛邮政所收”。那时的通信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联系一个人并不容易。他一有空就上渔船,了解船的位置,了解岛民的位置,以至于他总能在送件途中,听到“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一个外伶仃岛有900多岛民,3000多流动人口,要时刻掌握这么庞大的信息动态,怎么能不忙呢?
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岛上?谢坚的回答,是说不完的故事。
他说,附近的岛屿有驻守的官兵,他们两三年都回不了家,以前通信不发达,他们就盼着那封家书。一纸家书,总被眼泪打湿,有时眼泪都把家书给滴穿了。“我看着心里难受啊!”
八九十年代的电报很贵,几毛钱一张,一般只有家里发生重大的事情才发电报。所以,电报“十有九悲”,谢坚一破译就知道不是好事。但有一次,他难得破译出一张“喜报”,上面写着:“妻子顺产 母子平安”。他看着心里高兴极了,赶紧去找人。由于电报没有提供地址,他找了两三天才找到收件人,可对方看到电报就一把抱着他痛哭。原来是他妻子身体不好,之前怀孕几次都失败了。“他哭是因为太高兴了!”
他说,这样的事太多了,都数不过来。
现在,邮寄地址上依旧写着“外伶仃岛邮政所收”。但通信发达了,所以送件非常方便,谢坚只要打一个电话,沟通好收件时间或地点,就轻松了。所以这几年送件难的故事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作为代表履职的故事。
30年的孤岛艰苦生活,谢坚太清楚偏远地区迫切需要什么了。他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就建议加快推进海岛等偏远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外伶仃岛在内的万山群岛争取到15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0余年跑遍岛上及周边的渔船,谢坚在履职中看见了渔民的养殖难题。他连续3年提出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海洋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如今,珠海已经投资几十亿元用于建设海上养殖牧场。
30余年的邮政服务工作,谢坚太了解岛民对邮政的业务需求了。他在邮政投递和调研走访中发现,海岛上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往返办税交税难问题,便积极推动外伶仃岛邮政所与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税务局联合开展“税·邮”共建、邮寄税务发票等活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谢坚的目光不只在邮政普遍服务工作,不止在外伶仃岛的经济发展,而是放眼更广泛的民生痛点,关注更普遍的人民关切。青少年网络游戏、校园网贷、城市停车问题……他从人民军队为人民,到人民邮政为人民,再到人民代表为人民,朴实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匆忙的脚步始终走向人民群众。
在外伶仃岛的一角,是旧邮政所,连窗户都没有,谢坚在那里住了五年,不下雨的夏夜,他会摊着凉席睡在街道上。那是给他摘止痒草药的渔民早些年教给他避蚊避暑的办法。
在新邮政所的门口,有一棵曾经陪伴了谢坚三十多年的大树,那是他上岛当年亲手所植,这两年被台风吹倒了。他说将来还会在同一个位置上再种上一棵。
中工网记者在外伶仃岛上与谢坚相处的那短短几个小时,眼见耳闻的细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都让人对他更心生敬佩。
如今的外伶仃岛有豪华邮轮往来,人们都会轻易晕船呕吐,但以前送件时用的都是木船。船只破漏进水时,他曾在遗嘱中叮嘱捡到的人一定要帮忙送达信件。
他指着海崖边的岩石说,曾经在那里哭过无数次,人们春节都是离家越来越近,只有他越来越远。他不太愿意说起从前的艰辛,一说起来,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淌。
他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外伶仃岛,但都选择留下来。他说“高手都在民间”,因为老百姓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他从关注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到渔民的海产养殖带动经济,再到海产养殖的保险保障,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到最后一公里”。
从记者跟随谢坚踏入外伶仃岛开始,熟络的招呼就跟着他一路随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率先迎上,招呼过后便勾上谢坚的肩,在玩笑中相伴同行。
谢坚36年守在基层群众身边,人民群众早已用最亲昵的方式,给予了他最诚挚的回应。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