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农机大王和他的农耕博物馆

宁夏日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他一直与各式各样的农机打交道,在脚下的土地上深耕细作、奔波不辍,人们因此叫他“农机大王”。他的作业足迹不仅遍及宁夏,还辐射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等地。他是一位腿有残疾的人,却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是一位农民,却不因循守旧,勇于与时俱进。他就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金宝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蒋金宝。

敢为人先掘到“第一桶金”

1974年,17岁的蒋金宝被推荐上大学,在财务、汽车等诸多专业中,他毅然选择了农机班。那时,全县拖拉机总数不超过10台。毕业时,他放弃当工人的机会,选择回家乡的机耕队开拖拉机。蒋金宝有技术在身,既会开车又会修车,还负责培养年轻人,干得如鱼得水。

“我来自农村,知道做农活的辛苦。我就想让农业机械减轻乡亲们的劳动强度,把他们尽早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早点过上好日子。”对于40多年前的选择,蒋金宝一点儿也不后悔,正是他的这一选择,奠定了他的“农机人生”。

各个时期的拖拉机。

1981年,他筹措资金承包了村里机耕队的一台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开始了为本村及邻村农民耕、耙、播种的作业服务,当年就掘到人生“第一桶金”。“当时仅有部分生产队有拖拉机,为此四处举债2000元,从当地一个生产队买来一台二手拖拉机。第一年就赚了上万元。”蒋金宝说,他成了村上第一个添置电视机、摩托车、上海牌手表的“万元户”。

蒋金宝经过没日没夜的苦干,1983年有了一些积蓄后,从同心县一生产队以1.2万元购置来一台二手推土机,成为当时该县仅有的7台推土机之一,开始到处帮助农户开荒种地,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当时中宁县鸣沙镇搞大规模土地开荒造林,他参与开发土地5000亩,被中宁县评为劳动模范。

20世纪60年代上海生产的丰收牌35马力拖拉机。

1984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利用自己的农机设备,在恩和农场以南开发了300亩山荒地,还在南山坡开荒500亩,先后投资10余万元植树造林,搞起了种植和养殖于一体的多种经营。“当时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我们热火朝天地开荒,很多村民笑话我疯傻,我却置之不理。”蒋金宝说,要抓住政策机遇,先人一步敢于吃苦,才能先富起来。

随着效益逐年增加,他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到1988年,他已购置推土机、拖拉机、轮式车等农机具7台套,不仅能够耕、耙、播种、整地开荒,还购回饲料粉碎机、铡草机服务养殖业农户,成为闻名当地的“农机大王”。

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天津铁牛”55马力拖拉机。

遭遇车祸致残初心不改

1988年,正当蒋金宝在事业上一路前行时,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左腿四级伤残,使刚有了起色的事业陷入困境。为了治病,他卖掉所有的机械,还欠了几万元外债,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1991年,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四台二手推土机,搞起了农业开发,开荒种地。到1996年,发展到10多台农机,业务范围也扩展到西北五省区。

“1998年响应当地政府建设发展恩和街,同时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我带头投资50多万元在恩和街上建起了经营场地和楼房,经营各种农机20多台,集餐饮、住宿、农机租赁和销售一条龙服务。”蒋金宝说。在他的带动和培养下,当地走出了韩国庆、张东、杨兴存等一大批农机高手,并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富裕之路。

古老农机与现代机械形成反差。

他先后投入80万元建成恩和大型综合养殖场,带动当地村民养殖积极性;投入180万元开发荒地1200亩,种植紫花苜蓿、玉米和棉花等,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资30余万元种植压砂瓜和红枣,枣瓜套种经验还获得政府奖励……

然而在事业上升期,2005年他再次遭遇车祸。亲朋好友劝他,“你已经五十多岁了,加上身体残疾,不要再受苦了,该享点清福了。”他却说:“虽然残疾了,但是精神不能倒。我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这两次不幸耽搁的年华弥补回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重新站了起来。2007年年底,蒋金宝成立金宝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实现他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在这些机具的基础上又添置了四台小麦收割机及玉米收获机、激光平地机等先进农机设备,为当地和区内外农户服务。随后又成立中宁县金宝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成为融土地流转开发、土地规划测绘、激光平地、开沟起垄、农田耕种、农机维修为一体的三星级农机作业公司。目前拥有各个时期的各类农机、农机具1000余台套。

中宁农耕博物馆内摆满了各式农机具。

把收入全部投入农机事业

“农机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购进新型农机,否则就会被淘汰。”蒋金宝说,每年都要把大部分收入投入到新型农机购置当中,动辄几十万乃至数百万元。

公司每年作业面积达到20万多亩,仅劳务支出达到100多万元。“随着农机公司和农机合作社不断增多,行业竞争加剧,必须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蒋金宝说。

这些年,蒋金宝把公司收益全部投入到大型和现代化农机购置当中,而且把积攒多年的数百台农机具当宝贝收藏起来,舍不得在城里购房,至今还和家人居住在恩和镇的农机大院里。

中宁农耕博物馆外景。

为了打造农机大院,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停车凉棚、修理车间、材料库、餐厅、活动室、会议室……还投资建起了占地3500平方米的两层停车亭。为了美化环境,他在大院内种上果树花卉等,让这个略显拥挤的大院充满活力。

2013年,在自治区农牧厅和中宁县政府支持下,蒋金宝投入100多万元建起了宁夏第一家农耕博物馆。从古代的木犁、石磨,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拖拉机、推土机,还有各式各样的现代农机具……走进馆内,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可尽情体味上千台套古今农机具带来的视觉冲击。

蒋金宝和“老伙计”。

尽管场地有限,有些老物件和机械设备放置得略显拥挤,有的甚至被挂在墙上或堆在角落里,但沧桑的历史和独特的造型,仍然让人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每年都要投入不少资金购进很多农机。这台445就是中国从美国引进的,我当时花了七八万元收藏的;还有花3万元收来的铁牛505;花4万元收来的俄罗斯505……”蒋金宝如数家珍。

由于农机作业和维修这一行业脏、累、苦,年轻人不愿意做,而一些像蒋金宝这样的老农机又处于越来越干不动的状态。他告诉记者,虽然社会上有各种农机维修点,但这些维修点对一些小型农机还能勉强应付,对大中型机械则无能为力。如果每个县都能建一个农机4S店,就可以解决越来越多农机户的后顾之忧。

蒋金宝收藏的石磨和石碾。

最大心愿是扩建农耕博物馆

在蒋金宝占地25亩的农机大院里,有差不多一半地方停放着废旧农机。这些锈迹斑斑的农机在风吹日晒、雨淋雪浴中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在这里,有20世纪60年代上海生产的丰收牌35马力拖拉机、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天津铁牛”55马力拖拉机、新疆制造的“十月革命”28马力轮式拖拉机,还有我国进口的第一代俄罗斯55马力轮式拖拉机……

由于农耕馆内空间有限,只能放置一些农机具,大部分农机具只能露天摆放。

蒋金宝告诉记者,他珍藏的近百台套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农机,是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见证,让它们一直这么裸露在外,任其锈蚀,他心疼,“我就希望能让这些老机具有个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家,能用它们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记住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叮咚买菜发布诱导饮酒广告且存在广告内容描述不准确行为被罚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