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残疾青年返乡创业 家庭农场年赚20余万元(引题)
他用蹒跚的腿走稳了人生之路(主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李博 通讯员 龙炳洁
10月19日,湖北恩施鹤峰下起了淅沥的小雨,山间的寒意渐浓。但想到这几天刚孵出的乌鸡苗,汪次凤还是披上了外套,一手举雨伞,一手拄拐杖,身子时起时伏,一步一缓地走过泥泞湿滑的小路,来到鸡舍精心照顾起小鸡。
7年来,汪次凤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拖着残疾的右腿,穿梭于山林之中,让“马头岩家庭农场”从无到有,不仅他一家三口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出了好几户养鸡大户,帮助下坪乡岩门村的乡亲们一同致富增收。
蹉跎十余年 坚定返乡心
汪次凤挽起裤脚,露出骨瘦如柴的右腿,与健康粗壮的左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打他记事起,他的右腿就已经如此,而导致他残疾的那场事故,他甚至都没有了记忆,只能从他人口中了解。
“我的父母说,我两三岁的时候从一个坡上摔下来,把右腿摔伤了,但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做全面的检查。”汪次凤说。因此父母把他带回乡后,以为他的腿伤没太大问题,仅带他打了几日的消炎针为腿伤消炎,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膝盖彻底“坏了”,他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在别的孩子健步如飞、四处玩耍的年龄,汪次凤仍然只能在地上爬行。整个小学六年,他甚至都需要父母背着去上学,上学路上一个很小的水沟,都是他无法逾越的“天堑”。回想起艰难的童年时光,汪次凤表示,由于和健康的孩子不同,他都不敢去结交朋友,形成了内向、自卑的性格,在生活上造成了不少困扰。
汪次凤十六岁时即将初中毕业,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他决定放弃学业,为家里分忧,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家。为了补贴家用,他在鹤峰县城当过电工学徒,当过营业员,还在外地工厂打过工。在外打工时,由于右腿行动不便,他只能更加起早贪黑才能达到和常人一样的工作效率。他说:“我一天都不敢休息,哪怕刮风下雨,腿疾发作疼到每走一步都痛如刀割,我也不敢懈怠。”在外辛苦打拼十几年,汪次凤一直没能得到稳定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蓄。
汪次凤拄着拐杖干农活。楚天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李博 摄
2014年底,汪次凤已经在浙江一家眼镜厂工作了好几年,他正准备继续在眼镜厂长干下去,但这一年工厂引进了一批自动化设备,原本十几个人的生产线自动化后只需两三个人操作,不少车间工人没有了用武之地。
“新事物到来,手脚健全的人都可能会被淘汰,何况是我这样的残疾人。”这件事对四处漂泊打工了十余年的汪次凤产生了很大触动,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汪次凤决定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寻找新的道路。同时,年迈的父母也开始需要人照顾,回乡创业的想法逐渐在他心中萌生。
随后的一年里,汪次凤一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一边在互联网上广泛学习新知识。他在网上发现,自己家的山林很适合散养乌鸡,而且乌鸡养殖的资料在网上也比较详细,自学了一段时间的知识后,他找到了回乡发展的方向。
一片小山林 年产二百万
2016年,漂泊了十几年的游子汪次凤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岩门村。当年村里正在申报低保户,父老乡亲见汪次凤家一直很困难,一致推介他去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但他谢绝了乡亲们的一片好意,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创业来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
万事开头难。2016年春节刚过,汪次凤注册了马头岩家庭农场,着手在自家的山林筹备建设生态乌鸡养殖场,但乌鸡还没长大就遭遇了挫折。
据了解,当时市场对乌鸡蛋的需求远大于肉鸡,所以汪次凤向商家订了1000只母乌鸡苗准备用来下蛋,等鸡苗养到半斤到1斤左右的时候,他自己再带回来养。结果他带回来的时候,1000只乌鸡里面大概有900只都是公鸡。
汪次凤在家门口干农活。楚天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李博 摄
眼看靠母乌鸡下蛋无望,公乌鸡即使长成也会滞销,把汪次凤的母亲急得茶饭不思,她说:“眼看投入都要打水漂,我急得整夜睡不着,别人都以为我生了什么病。”
幸运的是,汪次凤在朋友的帮助下,虽然卖得比较慢,但乌鸡还是一点点地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了出去。鹤峰县不少爱心人士听闻了他的经历,也纷纷伸出援手。第一批养殖的乌鸡顺利销售完,汪次凤还小赚了一二万元的纯利润。
汪次凤表示:“我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很多帮助,没有这些帮助,我很难发展到现在。”
几年前,下坪乡政府了解到汪次凤在返乡搞养殖,有乡干部便把恩施州畜牧局在下坪乡精准扶贫的技术员易志恩介绍给汪次凤。虽然汪次凤一直在网络上自学养殖技术,但文化程度不高的他遇到防疫、繁殖等专业知识还是会犯难。有了专业人士的助阵,不仅乌鸡养殖规模快速扩张起来,还新建了养猪场,散养乌鸡的山林也引入了甜柿等果树,汪次凤的收入来源不断拓宽。“如果没有技术员的帮助,一次动物疾病感染就会让我血本无归。”汪次凤说。
到2023年,马头岩家庭农场已发展到3亩水果林、70多头生猪、乌鸡和土鸡加起来有2000多只,几乎产多少就能销多少,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纯利润则可达20多万元。农场除了供应恩施州本地市场外,产品还远销武汉、深圳等大城市,抖音、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的销路也正在逐步打开。
接近不惑之年的汪次凤,用瘦弱的右腿跨过了命运的鸿沟,他也在创业中摆脱了内向、自卑,现在的他大方而自信。汪次凤个人曾先后获得2018年鹤峰县脱贫攻坚“我致富我光荣”示范户、2021年“最美鹤峰人”、2022“恩施最强追梦人”等荣誉称号。
“返乡创业是我事业的转折点,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他说。
汪次凤拄着拐杖查看乌鸡苗的生长情况。楚天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李博 摄
经验无偿共享 带动乡亲增收
在岩门村旁边的红鹞村,也有一位返乡创业的养殖大户韩才晶,他的家庭农场主要以养猪和走地鸡为主,年产值已达100多万元,其中养鸡的年产值在30万元左右。而韩才晶养鸡的成功,离不开汪次凤的倾力相助。
2020年,刚刚返乡创业的韩才晶听闻隔壁村的汪次凤是养鸡好手,便诚心上门取经。汪次凤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养殖经验,不仅把自己学习养殖知识的笔记送给了韩才晶,行动不便的他还时常前往红鹞村,手把手地教授养殖技术。据韩才晶回忆,第一批鸡出栏前,汪次凤每两三天就会来指导一次,几乎把韩才晶的农场当作他自己的农场在照料。
汪次凤前前后后、手把手地带出了好几户养殖大户,附近接受过他技术指导的养殖户更是多达十几户。有时下坪乡政府在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技能培训,每次邀请汪次凤前去为乡亲们授课,他也从不推托。
“前几年,他刚考取了残疾人驾照,农忙时就开始用自己的车帮村里的茶农捎货、捎农资。”岩门村村委委员韩才州说,“虽然他是残疾人,但现在在村里反而总是他在帮别人。”
汪次凤则表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创业有了成绩,就应该回馈家乡,为更多乡亲致富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