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28载山为家(主题)

——记山西省第二届“最美林草人”郭建荣(副题)

山西日报记者 张丽媛

“花杆、标尺、相机、望远镜……林地测量仪齐了,空下的这个角还够塞点干粮,好了出发。”天刚蒙蒙亮,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郭建荣便已戴好高度近视镜,和同伴一起进林区做监测。林间低飞的小鸟不时和这抹熟悉的身影问好。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在林间嬉戏,与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正是这种亲近感,让郭建荣1995年从西北林学院一毕业便一头扎进苍茫林海。这一扎就是28年。

郭建荣不善言辞,却十分喜欢研究森林,1996年正式调入保护区管理局从事科研工作后,他有种如鱼得水的兴奋感。刚开始时,郭建荣利用保护区成立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机会,向从事动物、植物等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请教。白天和老师在野外学习,晚上回来处理其他日常事务。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单位所有的科研监测项目方案都由他负责完成。他也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各种野外监测工作,整理监测数据,撰写监测报告。

但林草科研工作既不是想象中的阳春白雪,也不是文章中的激昂文字。每一组简单的数字都需要经过跋山涉水的艰辛和一年四季的坚守。“我刚到保护区那会儿,在一次林中采伐标号时,因地面冰雪太厚不慎滑倒,造成右手小指关节错位90度。虽说自己当时就扳正按摩,但小指已严重变形,现在阴雨天时还是会隐隐作痛。”说话间,郭建荣不自觉地轻抚小指。

1999年,保护区管理局刚刚晋升国家级不久,根据国家要求要编制未来15年的发展规划。这个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刚当上科研室主任的郭建荣头上。为了与时间赛跑,他干脆把家搬到了保护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他在宿舍专心致志比对数据;别人阖家团圆时,他一如往常在窗前伏案疾书;当他起身舒展困倦的身体时,才发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早已在白雪皑皑的林间奔跑。经过两个多月不分昼夜的工作,编制规划的任务圆满完成。新的规划确定了保护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也为省内其他保护区的规划工作提供了借鉴。

“我已经把单位和家的概念混淆了。有时和大家说回家,其实是回单位工作。”这个黑脸汉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妻子。“把家安在这里,孩子只能从小上寄宿学校,看着孩子每次离家时的依依不舍,心里真不是滋味。但为了支持他工作,我也就同意了。这一住就是20多年。”妻子吴丽荣柔声说。

28年间,郭建荣防火期进村宣传、上山巡查,禁毒期间每天与管护员踏查每处可疑地块,候鸟迁徙季节在野外监测,确保不遗漏一个物种。除完成日常野生动植物及专项监测调查、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矢量化落界、森林生态效益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固定样地调查监测等基础工作外,他还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3次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15次保护区能力建设资金和4次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5次保护区基本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编制、5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同时,还参与编辑出版《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论文集》《芦芽山常见植物》等专著。同事都称他是“老黄牛”。

28年来,他不忘初心,忠诚敬业,为保护绿水青山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比起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我更喜欢山林中的一草一木。”获得山西省第二届“最美林草人”称号后,49岁的郭建荣依旧是那个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林草人,芦芽山上欣欣向荣的一草一木都是他闪光的奖杯。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25省份披露经济三季报:10省份增速达到或超6%,最高增速9.5%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