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31”

原标题:

张良:信仰人民 信仰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陈童

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冲锋号已经吹响,敌人的一座桥型暗堡却突然喷出异常凶猛的烈焰。紧要关头,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冲到桥下,却发现根本无处安置。看着一排排倒下的战友,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架托起炸药包,果断拉燃导火索……几十年过去,董存瑞舍生取义的故事仍然令人感动。对电影《董存瑞》中董存瑞的扮演者张良来说,那如火的革命热情也化作了他人生的底色。

张良的艺术之路硕果累累。做演员,他是亿万观众心中的董存瑞,又凭《哥俩好》获得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做导演,他敢为人先,创下数个影史第一:《雅马哈鱼档》首次反映改革开放后的广州市民生活,被誉为“第一部南国都市片”;《少年犯》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第一部普法教育片;《特区打工妹》是第一部讲述农村青年走进特区闯世界的故事片……2015年,张良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捧起沉甸甸的奖杯,他感慨万千:“我一生都要做董存瑞精神的传承者!”

一切还要从电影《董存瑞》讲起。1933年,张良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15岁加入东北野战军独立三师宣传队,先后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军队中,年仅18岁的董存瑞舍身炸敌人暗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张良立志向董存瑞学习,却没想到有一天,竟有机会亲自扮演偶像!

长春电影制片厂计划拍摄影片《董存瑞》时,导演郭维苦觅饰演董存瑞的演员。张良的年龄、气质、经历都与董存瑞相近,表演能力也很出众,这让郭维惊喜不已。但张良却担心自己个子矮小、五官普通,会破坏英雄的形象而一度没有自信。郭维告诉他,电影里的董存瑞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而是一名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民战士。他性格倔强执着,对理想顽强追求,正是看到张良身上也有这样的特点才选择了他。“这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你必须以董存瑞的精神去塑造董存瑞!”

张良近照 光明图片

张良充分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并收集大量资料助力自己表现董存瑞不同阶段的性格:从因年龄小未能参军的倔强、执着,到正式参军后的百折不挠、勇于进取,再到隆化战役中的成熟担当、英勇牺牲——一个真实生动、不断成长的董存瑞就这样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上映后打动了亿万观众。著名演员孙道临看过《董存瑞》后激动不已:“我为影片中出现了这样征服人心的英雄形象而感到骄傲!”“正由于张良同志所塑造的人物是这样富于个性,才使我们感到这一英雄典型是活生生的,才能如此深切地唤起我们向他学习的愿望。”

此后,富有生活质感的表演成为张良的金字招牌。1959年,他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扮演《三八线上》中的志愿者“小不点”、《林海雪原》中的警卫员高波、《碧空雄狮》中的战士李二娃、《哥俩好》中的孪生兄弟陈大虎和陈二虎等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众多可亲可爱的战士形象。

演员事业辉煌灿烂,但张良却不愿躺在功劳簿上重复自己,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向编剧、导演。1972年,他受邀来到广东珠江电影制片厂,先后在多部电影中担任副导演。1980年,张良执导电影《梅花巾》,正式成为导演。

从此,“下生活”成为张良和夫人王静珠的日常,他们走出书房,采风创作,是电影界令人尊敬的伉俪。“我们老一代文艺工作者都有一个思想信条,就是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生活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是真理。”张良感慨。

张良的导演作品大多创作于50岁之后,但依然充满朝气、活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题材大胆、主题新颖的作品背后,是他那双热情盯着当代生活的眼睛。

在创作上,张良很敢创新。一次偶然机会,张良夫妇接触到少年犯群体,深受震动。彼时电影领域还无人触及青少年犯罪问题,别人避之不及,他们却认为“一种责任感激励我们要把这一切都写出来”。1982年,张良夫妇走访了几个省的少管所、监狱和劳改场,联合编写了以“挽救孩子,造就人才”为主题的剧本《少年犯》。剧本完成后因拍摄时机尚不成熟而被退稿,张良夫妇却始终忘不掉那一张张渴求新生的脸。

几经磨难,《少年犯》得以在1985年投拍。电影上映后,轰动一时,大众第一次把目光投向这些被遗忘的孩子,这让张良夫妇感到欣慰:“让这部电影具有挽救人心的力量,让社会上更多观众把责任接过来,传下去,共同承担!”1986年,《少年犯》荣获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张良的视线从未离开火热的现实。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他常常被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气质所感染,“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励志的形象推广到全国,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样貌”,讲述个体户奋斗故事的《雅马哈鱼档》由此而来。此后,他又拍摄了讲述打工者如何从贫困山区到深圳特区努力拼搏的《特区打工妹》,聚焦女性奋斗的《女人街》,反映乡镇企业家风貌的《龙出海》,表现废品回收行业在改革春风中自立自强的《破烂王》等影视剧。正是这些改革开放中的小人物身上焕发的精神力量鼓舞了大江南北的亿万观众。

1996年离休后,张良仍闲不住,继续担任珠影艺术委员会主任,最关注的还是影片“是否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是否真实地塑造了新时代人物形象”。

“为了新中国前进!”影片中董存瑞最后的呐喊始终在回荡。如今,当已经90岁的张良洪亮豪迈的声音澎湃而来,依然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他呼吁电影工作者“要紧跟人民,深入人民,反映人民的生活,反映中国的新形势和对世界的新贡献”。

采访接近尾声,当记者问及漫漫艺术路,何者为重,张良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两个字:“信仰”。

信仰,来自董存瑞,来自前仆后继的英雄们。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超30万人看升旗,北京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发起联合调运保障交通有序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