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人物名片

李明,中共党员,采油特级技师,现任华北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深州采油作业区泽十站站长。从事油气田开发及设备维修工作28年来,在一线岗位练绝活,用技术革新创效益,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勇攀技术高峰,用虚心、专心和耐心铸就一颗“匠心”,连续6年被聘为华北油田技能专家,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华北油田“能工巧匠”、“金牌工人”、河北工匠等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憨厚、豁达、干练是李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当谈起油田采油和设备维修专业知识时,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讲起来滔滔不绝。作为一名油田采油工,他凭着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追求,扎根一线练绝活,用技术改革创效益。从一名技校毕业生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的“创新达人”、技能专家、修井“发明家”。

创新源于实践,灵感来于生活。长期扎根一线的李明,凭着充沛的热情和理性的思考,不断瞄准工作痛点,破解发展瓶颈,在创新道路上不停奔跑,不仅让自己的人生越走越精彩,在技改和维修中“不藏私”“不留手”的倾囊相授,也为华北油田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让更多的石油工人走上了技能成才道路。

工作以来,李明带领他的团队先后解决各类生产难题136项,完成科研创新、科技论文及合理化建议201项,国家专利54项,教材编写2部,共计创造经济效益4800余万元。带出7名高级技师和21名技师。

听着油田故事长大的“油二代”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李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油二代”。

父亲是一名优秀的石油工人,在李明10岁那年,全家“随矿”从四川巴中市的一个小山村搬迁到了华北油田。

“当时就读于油建子弟学校,身边的同学、朋友的父母都是油田职工,所以我们大部分同学不是选择考油田中专就是技校。”李明回忆起儿时记忆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听得最多的就是父辈们讲大庆油田建设和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李明对于劳模的崇拜已渗透到了心灵深处。李明也梦想着成为一名自豪的石油工人。

1995年,从华北油田技校钻井专业毕业的李明服从组织分配,被安排到了第五采油厂输油队注水泵工岗位。

从熟悉的钻井专业跨界到注水泵工岗,让刚毕业的李明很快就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

一次,站上所辖的一口油井,量油产量波动较大,站长要求李明去井上憋一下压。李明听到任务后瞬间蒙圈了。

什么是憋压?

为什么要憋压?

如何操作?

……

“当时周围的人对我不会憋压都投出了异样的眼光。”李明说,他那时候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李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业务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于是,李明上班时间跟着师傅学习站内设备维修、故障判断等技能,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只要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找师傅问明白。

油田采油设备日常管理、维修涉及多个工种和多项专业知识。李明说,想要学会弄通,除了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

“那时候我的全部‘单身’生活几乎被采油相关专业书籍填满。”李明说,公司编著的许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他都一点点地“啃”,然后在实践中“消化”。

凭着多看、多听、多学、多问、多想,几个月后李明在注水泵工岗位就达到了听声音、摸温度就能判断出设备故障的水平。1998年在厂区举办的“青工技能比赛”中,他一举夺得了注水泵工专业第一名。

“一个人学历可以不高,经验可以不足,但必须肩上有责任。有了责任感,一线工人照样有奔头。”李明说。

在技能竞赛中锻炼成长

在注水泵工岗位,李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从新手“小白”成长为了全厂“青工技能比赛”注水泵工专业第一名,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技能竞赛是技术工种在企业发展中最好的成长机会,也是普通一线职工通过努力改变职业生涯的绝佳机会。李明说,通过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有效积累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能更加坚定他学习各种技能知识的信心。

为了更多地学习采油、注水等方面知识,不断拓宽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005年李明主动申请调整到了采油工岗位。

采油工不同于注水泵工,需要爬高更换抽油机上的毛辫子、曲柄销子,这对有恐高症的李明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井停着,活等不得!”他心中抱定这个信念,二话不说,爬上抽油机,骑在四、五米高的游梁上,慢慢挪动到驴头去更换毛辫子,一次、两次、三次……长时间的实践,让他终于克服了恐高。

新的岗位,除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外,还有许多技能要从头学起。快速、熟练更换抽油机密封部件盘根,成了他在采油工岗学习突破的一项技能。李明说,当时老师傅每次换盘根只需要十分钟,而自己却需要二十分钟。

“任何事情都有诀窍。”李明坚信地说,只要找到规律,他一定能找到快速更换盘根的“法门”,并且超过老师傅。

不服输的李明,一方面观察老师傅更换盘根的手法,查找自己的不足;他查阅相关专业书籍,了解盘根工作原理以及问题原因。最终,李明成功掌握了快速更换盘根的“法门”。

在一次次的熟练操作中,在一晚又一晚的看书学习中,他以实操和理论双优的成绩夺得2012年全厂技能竞赛采油工专业第一名。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成为一名懂理论,会技能的石油工人。”李明说,那段时间他就像走火入魔一样,查资料、做习题、练技术,走路背理论,吃饭想设备原理,甚至连做梦都是概念和制图图形。

他还先后完成了石油专业专科、本科的学历教育,实现了从一名“门外汉”到“状元郎”的蜕变。

不懈努力尝到技改“甜头”

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在2012—2013年李明先后被评为华北油田公司注水泵工技师和采油工技师。在一次参加华北油田公司的技师培训时,他看到许多同行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创新成果非常丰富。“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李明说。

回到单位后,他在工作中格外留心生产一线遇到的问题,也尝试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各种难题。

2012年,李明调动至深州作业区不久,就发现作业区油井普遍因高含水导致管线腐蚀穿孔,经常要打卡子堵漏。他经历最长时间的一次堵漏,大家一起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也没能成功。这类问题直接影响着油井产量。“总这样不行,得设计一个有效堵漏的工用具。”李明开始琢磨。他先找电焊工按他的想法做了一个“方卡子”,但因技术缺陷没能成功。当时,李明回忆起小时候玩摔泥巴游戏时,泥巴里如果孔隙多就能粘得较为牢固的现象。“增大孔隙面积可增强吸附能力”的原理立即闪现出来。

一不做,二不休。李明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五金店才找到合适的胶皮,并找了四五家加工厂设计制作。经过20多天的努力,“特制堵漏胶皮”终于做好了。从此,管线堵漏只需半个小时就可顺利完成并恢复生产。

站内掺水流量计的水表芯容易结垢,造成数据读取不准确,需要经常清理,而每次清理拆装水表芯至少需要1个小时。对此,李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每天在上下班班车上开始琢磨,用随身带的小本反复画图,最终设计出5分钟就能快速取出水表芯的工具。目前,工具已被使用8年,因便捷耐用深受员工欢迎。

尝到技改“甜头”的李明,做着做着就上了瘾。只要发现有不顺手的工作,他就琢磨通过改造解决问题。时间长了李明也研制了不少小工具,多功能双向阀、油井空心杆洗井法、抽油机井口紧固装置……随着大量创新成果的使用,许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李明也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修井“发明家”。

将工作痛点转化为创新成果

“创新,就要以问题为突破点。只要肯钻研,干啥都能出成绩。”李明说,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痛点,只要将工作中的痛点转化为创新成果,不仅能帮助同事减轻劳动强度,还可实现降本增效。

日常工作中,李明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拿着日记本,除了记录自己日常的巡查内容,还会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我的目标是把本子上的问题全部消灭,每解决一个,便划掉一个,随着问题一个个被拿下,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李明说,也有一些是行业难题,需要持续地创新改进。

在华北深南老油田,因地面沉降,导致油井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脱离,造成井口出现“上窜”的现象。“套管‘上窜’后,在抽油机的上下往复运动中,会造成采油树不稳定,容易出现管线或表套变形现象,严重的造成油井套管破损或拉断。”李明说。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李明带领他的创新团队连续攻关多年,先后进行了三次迭代创新。“每一代创新方案都有它的特点,都是通过严谨论证后实施的。”李明说,前两代的治理方法是对油井进行加固治理,后来发现,随着地面的不断沉降,套管承受的压应力始终得不到释放,长时间就造成套管变形。

在第三代创新中,他们调整了攻关重心,决定为油井松绑,变“固”为“疏”,让应力释放后恢复套管支撑,消除井口上下活动的距离,保证安全生产。

如今他们研发的第三代“油井套管顶升装置”,创新提出将装置支撑力定量化,根据各井水泥返高、油管下深等参数,计算出各井支撑载荷(一井一值),改变套管承压状态,使上窜的油层套管从受压变为受拉状态,解决套管变形问题。其第二代和第三代发明成果也分别获得全国能源化工系统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和集团公司创新大赛三等奖。

倾囊相授收获硕果累累

创新和思考已成为李明生活的一种习惯。晚上遛弯时,他边走边想问题;夜里打开电脑时,他将制图或计算当成夜晚的放松与休闲。

李明对创新的痴迷在采油五厂影响带动了一批喜欢学技术,搞钻研的人。2019年,在第五采油厂的支持下,成立了“李明创新工作室”,采用培训+带徒+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家提升技术水平。

“师傅为了让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更立体易懂,他每次都把讲堂搬到生产现场,在对油井的维修和保养中,现场教学。”李明的徒弟栗哲说,通过师傅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技术的倾囊相授,大家的技能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在传帮带过程中,李明共带出7名高级技师和21名技师。其中,徒弟张斌获得2020年全国二类技能竞赛集输工金牌,徒弟王卡获得2014年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金牌,徒弟张同响、杜建兵获得2017年集团公司技能竞赛采油工个人铜牌,徒弟张同响还获得2017年集团公司技能竞赛采油工团体项目金牌……

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在石油行业的不断引进,李明发现许多更深的专业知识需要经常请教厂里的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把科技人才纳入创新团队的想法。恰逢此时,集团公司提出的“红工衣+白大褂”相结合理念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迅速在厂内动员基层岗位员工和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加入创新工作室队伍。

“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集思广益。”李明说,只有发挥团队力量,引导全厂技术技能人才齐心协力,才能为油田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有人曾经问李明:“在创新过程中,遇到难以跨过的难题怎么办?”李明的回答是,“那就继续琢磨,继续干啊!如果退却了,就失败了。只有坚持,才会离成功更近。”

其实大家都知道,李明努力创新的背后,都是他对问题的刨根问底,对嘲笑的置之不理,对困难的不言放弃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海上音乐家俱乐部 首创“废墟音乐会”在上海陆家嘴成功举办!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