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学者绘画著书记录常州老城厢——(引题)
让故乡人找到“回家的路”(主题)
新华日报记者 姚依依
“我们熟悉的十子街,大家都知道多子多福的意思,其实‘十子街’之名来源于宋代一位名叫邹霖的进士,其父生育10子,其中3人中进士。邹霖迁居常州后,子孙遍及城乡,一门科第不绝。后代为纪念邹霖迁居江苏常州,将其所居之地命名为十子街。”
“曾经常州运河上有60多座老桥,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现在这样的单孔石拱桥已经不多见了……”
“我生于斯、长于斯、研于斯、画于斯,我想要把我曾经的生活印记、城市记忆留下来。”
1954年出生的季全保是社科类民俗文化专家、画家、文史学者,他更愿称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常州“草根”。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将目光聚焦养育自己的这座城市,用画作、文字、摄影等方式记录下常州老城厢的人文地貌、人间烟火,将一个个独属于老常州的故事留存了下来。
季全保记录老城厢的步伐,始于城市的快速更新。“这几十年里,城市长高了,也长宽了,我们的故乡日新月异。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同时,让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保护?怎样能让年轻一代看到的不仅是新城繁华的今天,也能看到常州厚重的过去?”古街、建筑、乡音,是他这一代人的生活与乡愁。季全保说,“历史文化街区中蕴含的记忆,是常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记忆。”
本着让老常州原汁原味留下来的初心,季全保通过实地走访、史料查证研究、寻访的方式,一笔笔“勾勒”出故乡的面貌。在《寻访青山镇》的写作中,他立足自己的家乡青山镇,历时近10年,采访当地800多户人家,梳理从明朝至今这里的人文脉络、生活变迁。城市的根与魂,就在一个个“草根”的故事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在《寻访青山镇》《寻访老常州》等书中,常州老城厢是怎么来的,老常州人生活方式有哪些变迁,城市历经了怎样的沿革等问题,季全保在书中一一给予解答。不少老常州人读后感慨,仿佛做了一场寻访故土的梦,梦里日渐模糊的儿时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
越走、越看、越了解,就越想把家乡的历史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当我沉下心去研究历史文化街区,走遍街、巷、坊、门、塘、弄、浜,就出不来了。每个地方都有它精彩的故事,都有吴风遗韵的常州特色。”青果巷、双桂坊、青云坊、成全巷……几十年间,他绘制了近千幅关于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画作,出版了30本左右的书籍。他将每个街巷的故事尽可能多地“还原”,给读者呈现一个带着故事、有生活场景、具有文化底蕴的常州街区。“街巷就是老常州的面孔,走进一个个街巷,就是在触摸常州的根脉。如果年轻人通过我具象的表达,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么深厚的历史,那我的辛苦就没有白费。”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旧如旧的背景下,季全保更注重生活场景的留存。“小时候我家就住在运河边,房子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运河上的橹声、岸边捶衣服的声音是每天生活的奏鸣曲,这才是烟雨江南中的‘烟火气’。”他将自己的部分创作收录在《岁月留痕》专题中,其中《故乡寻梦》《庭院春色》几幅画,所描绘的是他记忆中的老宅,画中的花窗、砖雕门楼、滴水的屋檐等元素,将氤氲着水汽的江南特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院子里的椅子、猫,桌子上的茶壶、茶杯,晾衣服的夹子等极具生活气息的印记也被他一并记入画中。“只有建筑不算记忆,还要有很多生活细节,这些细节能把老常州人拉回到记忆中的生活场景里,好像母亲还在呼唤着自己的小名。”
今年快70岁的季全保喜欢把老常州的历史、街巷、民俗、文化、饮食等故事讲给年轻人听。然而多年前,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讲得好像不是这座城市”的疑问击中了他,让他决心做一件大事——我来把老常州城画出来。
2002年,他开始创作,已有的明清常州老地图,要么只是局部图,要么没有比例尺,很多历史遗迹已荡然无存,让他的绘制难上加难。“为了画出这幅老常州地图,我想尽办法,比如一座桥已经拆掉了,几乎没有任何史料留存,我几经联系,找到了当时造桥人的后代,又通过他拿到了造桥的图纸,才画出了这一座桥。”历经4年的史实搜集与绘制,2006年,这幅长5米左右、宽3米左右的《清代常州府全城全景图》终于问世,朝京门、通吴门等大运河畔的城门清晰可见。如今这幅图经复制放大,分别被展示在常州红梅公园和瞿秋白纪念馆内,向常州人讲述着百年前故乡的故事。“我希望大家看到这幅画,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了解自己家乡原来的样子。”
季全保坦言,在寻访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但自己只有继续下去,才能为后人少留遗憾。如今,他正在准备《老照片中的老城厢——常州》图文集,收集了500余张常州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旁边是他亲自撰写的文字记录,图文集预计2024年出版。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乡,什么是爱?我认为,保护好家乡的历史才是最深沉的爱!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做了什么、留下了哪些故事?我们应该好好地收藏、记录、弘扬,对历史有敬畏之心,你才能更有底气地爱自己的家乡。”季全保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