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猪肘到小白鼠尾巴 在显微镜下缝合近百个血管断面(引题)
骨科专家18年练就“绣花针”功夫(主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高星
提起骨科手术,大多数人会想到电钻、锤子,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外科中心主任严立,则更多是在显微镜下做“针线活”,18年练就了一手“绣花针”功夫。断指及断肢再植、拇指再造、胫骨先天性假关节、股骨及胫骨重建……一个个在残疾关口徘徊的患者,在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手上重获新生。
第二脚趾“升级”大拇指 患者眼中又有了光
突如其来的事故和创伤,曾让孙明(化名)心如死灰。如今拇指再造成功,他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快,医生,有人的手断了。”5月底的一天下午,武汉市第四医院急诊冲进来一群装修工人,其中一人左手鲜血直流。严立在急诊清创手术中发现,伤者左手拇指完全离断,皮肤挫裂伤严重,且断指绞在机器中无法取出。伤者孙明39岁,是家里的顶梁柱,意外发生后,他对未来丧失了希望。严立一边让工友赶紧联系消防将断指取出,一边迅速联系手术室,“肢体必须在6至8个小时内完成再植,才有可能成活,而且越早成功率越高。”
消防队拆开机器将孙明的手指取出,发现其手指已经完全离断毁损。严立向孙明解释手术方案,表示虽然拇指离体毁损没有再植的可能,但可以从左脚趾取材,将对足部功能不大的第二足趾搬到手上,再造一个完整拇指。在严立耐心地安慰和鼓励下,孙明的眼里终于有了光。经过3小时手术,严立小心翼翼地将孙明左脚第二足趾连同血管、神经、皮肤、肌腱、指甲一起取下,移植到左手断指位置,一针一线地与残留的血管、神经吻合,再造了一根逼真的手指。
“手、显微外科跟急诊打交道较多,像孙先生这样的离断伤患者都是很急、很重的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患者的肢体状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是每个手、显微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原则上是用次重要的部位去救重要的部位,最大程度的保留功能。”严立说。
从受伤到就医,离断肢体的妥善保存十分重要。严立及其团队根据接诊经验,常去相关的工厂宣传科普,反复强调一旦出现断肢,肢体千万不要用水或碘伏浸泡,应立即找干净的布用清水浸湿,再将肢体包裹起来,最好多包几层。有条件的可以将包裹后的肢体用塑料袋密封,再将塑料袋放进冰水混合物中保存,并尽快前往医院。
18年坚持如一日 练就极致“绣花针”功夫
“把脚趾搬到手上,医生在手术台上必须分秒必争,成功的底气则来自日复一日的苦练。”严立说,在显微镜下将每一根血管、肌腱、神经精准对接,并确保对接后通畅融合,熟练度、缝合质量、速度都是考验手外科医生手上缝合功夫的指标。
再植一根手指,须缝合4根血管、2个肌腱、2根神经,严立要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线一针一针缝上百针。“我们早年练习时,显微镜还是固定台式的,高度不够,我整个人得缩着。”严立身高1.85米左右,每周在显微镜下训练至少10至15个小时。严立介绍,集中训练时自己会买小硅胶管,一天练习8至10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醒着的时候都在训练缝合打结,脑子里只想着早点缝好。”
硅胶管缝合得差不多了,严立就买猪肘子练习,肘子有很多较大的肌腱、血管和神经,一直练到肌腱缝合后表面光滑平整。“用猪肘子练习一段时间后,就换鸡翅,一根鸡翅练习下来,做可乐鸡翅不用改刀就能腌得很入味儿。”严立笑着说。
熟悉显微外科基本的缝合方法后,严立开始在活小白鼠上练习,“这是最接近实操的练习方式。”在小白鼠四五厘米的尾巴上缝合打结80至100处,即把尾巴分成100份,还要保证小白鼠麻药苏醒后,尾巴不坏死。“缝合技术好不好,血管是当场给你颜色看的,缝好了血液就通了。”严立说,一些末端血管直径仅0.5至0.8毫米,练习时要在20倍显微镜下缝合近100个断面,压力可想而知。
从肘子到小白鼠尾巴,经过18年的训练和探索,严立主任团队接一根手指的时间由2至3个小时缩短为1小时。“我们再快一点,就能让更多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严立说,他一直在手术中精进再植技术,尽可能缩短再植时间。“之前是一针一结,现在是一次缝多针,再一起打结。之前从上到下缝完了要再翻过来缝,现在直接从底部开始。”严立分享着自己多年来领悟的小窍门。从再植急诊患者进医院的那一刻,离断肢体的解剖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患者准备好后立即进行缝合……都是为了能在有效时间内尽早接上离断肢体。
针线和缝合是严立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手、显微外科的手术没有高端的机械设备,更没有什么捷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面对疑问,严立笑了笑说:“因为患者需要,虽然苦一点,但总要人去做。一日不练十日空,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本领,也要传承下去,把它做好做精。”
作为武汉市第四医院手、显微及修复重建外科中心的主任,严立除了负责门诊和手术,更肩负着指导年轻医生学习技术的责任。在严立的带领下,科室各级医生都熟练掌握了各种显微外科技术,每年服务数以万计的患者。
用技术治愈心灵 帮助患者扔掉残疾标签
严立还不断提高修复重建外科的技术,以救治更多骨髓炎、骨缺损、四肢畸形和创面缺损的患者,他也成为全院唯一一个门诊挂两个牌的主任。
恩施30岁的张女士(化姓)8岁时意外摔伤,落下右大腿骨髓炎残疾,右腿比左腿短了十几厘米,身体长期倾向一侧的压迫导致其盆骨倾斜、脊柱侧弯,身高仅1.4米。“小时候用树枝当拐杖,调皮的同学把树枝抢走传着玩。街坊邻居也说‘这孩子这辈子废了’。2016年去恩施的医院,医生看了一下我的腿,就让我回家了。”张女士说,22年来,她因为残疾遭受了太多异样眼光。后来,她听武汉的朋友说武汉市第四医院在骨科方面较强,便来挂号。
“候诊排队的时候,我都在看去北京的机票了,要是不行我就去北京。”张女士说,本以为这次又会听到“治不了”的话,哪知严立让她去拍片子检查。“可以手术……”严立看着检查结果说的话,让张女士瞬间放声大哭。
完善检查后,严立为其实施了右股骨病灶清除、股骨胫骨外固定和股骨截骨延长术。“把坏死的清理掉,通过截骨延长把缺失的股骨补起来,最终让右腿和左腿一样长。”严立解释,架上截骨延长支架后,一天能长1毫米,牵张两三个月可以下地,张女士完全恢复正常可能需要近一年。
“严主任说可以治疗时,我就无条件信任他了。”张女士说,严立术前边画示意图,边耐心细致地向她讲解手术过程和效果,“查房时,严主任问我会不会调支架,我说会,他就让我先讲一遍,讲完后他说‘漏了重要的一点,调之前先松螺丝,调之后一定要紧螺丝,以免支架损伤骨头’,我才注意到这一点。”
严立说,在治疗过程中,能感受到这些患者敏感的内心和融入社会的强烈愿望,只有帮他们扔掉拐杖,装上心中翱翔的翅膀,他们才能更有信心、更快地去迎接新生活。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