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美的小姑娘坐在一捆柴禾上托腮沉思,一缕头发从围巾中逸出,垂在额上;飞驰的骏马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神话人物,历史英豪,乡村小院,乡土人文……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高旗村“成州面塑”馆内,第一次看到安秋平现场捏出的面塑工艺品,不禁感慨:“以为是真的,原来是面塑,真是叹为观止!”
安秋平是省级非遗“成州面塑”代表性传承人,他将传统的面人制作技艺和现代美术思想与技法相结合,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其作品内容主要取材于神话、戏剧、民间历史传奇人物等,以色彩艳丽、朴实自然、生动逼真的特点,备受当地人的喜爱与推崇,更让人改变对面塑的看法。
一说到面塑,人们脑海里往往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或动物形象的面食,而安秋平做出的面塑更像是一件陈列已久的艺术品,陈列的背后讲述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他的面塑纤毫毕现,细致精美;人物形态各异,身体动作间飘逸有致,得其形,更得其意。
“传统技艺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只有注入创作者思想,赋予现代生活元素,回归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安秋平深有体会地说。
安秋平说,从记事起就跟爷爷安世堂学习面塑,捏、搓、揉、擀、掀,借助工具切、刻、划、点、压,刷……一遍一遍地捏,一次又一次地试,终于,在他的手下器物人物都变得栩栩如生。
长年累月的手艺积累,让面塑重现生机。光影交错间技艺尽显,纤毫毕现到少女头上的银饰,都仿佛在阳光下闪耀光泽。
高台起于垒土,成功的作品背后要有深厚的积淀。“面塑从塑形到成型首先要有烹饪基础和美术基础。还要研发面塑的用料比例,哪一部分用什么样的面,面和水的比例是怎样的,都要胸有成竹。”安秋平说,在跟着爷爷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去了烹饪班就读,通过系统学习面点制作和现代美术课程,使面塑选料、上色、人物的比例、造型等方面有了整体提升。他一边学习一边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塑风格。
“我小时候就喜欢面塑,有天赋。”安秋平笑着说。1980年,他出生于甘肃省成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秋平看着老太太、小媳妇,手里拿块儿面团揉一揉、捏一捏,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就出来了。六七岁时,他终于忍不住也拿起面团,有样学样,捏了起来。“大人们都不禁惊叹,这小娃,怎么捏得这么好呀!”时至今日安秋平说起这事,眼里还忍不住都是笑。
如今,安秋平最大的心愿是传承。这些年,他开设师徒工作间,培养各地学生。“前几天,有老师发来在小学课堂上孩子表演面塑技艺的照片,我特别高兴。更多的小孩子开始学,让这门古老技艺后继有人。”安秋平说。
为更好地发挥乡土人才带头人作用,安秋平计划将以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批量生产“成州面塑”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对周边残疾人、留守妇女等爱好者进行免费教学,助力特殊人群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扩建后的成州面塑展示馆将对所有学生免费开放,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参观游客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实现“研学旅”的有效结合。
“我一直在想,手艺不能流失,要培养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孩子。”安秋平说,“通过孩子们的小手,把周围的美再现出来,多么美好!”
(甘肃工人报 何星丑 陈争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