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件
中午时分,户外气温接近36℃,钢轨温度超过50℃。郑建国和杜辰杰两人手拿检查锤和长扳手,背上巡道包,开始了高温巡查作业。郑杜两人巡道已有10多年,是班组里的老资历。上道前,他们会先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防中暑还得靠它,比什么冰马甲都有效。”
高温巡查是一项“苦活累活”,对检修工来说不仅要身体素质好,还要有极强的意志力,因为在太阳暴晒下,工人还要蹲在50多℃的道床上检测钢轨的几何误差,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
“高温炙烤会让钢轨膨胀变形,导致扣件等一些附属设备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检查得十分仔细。”郑师傅告诉记者,钢轨的几何尺寸包括线路的高低和轨距,如果两根钢轨的高低差距或者距离大小不合适,列车通过时就会影响乘车的舒适度,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几何尺寸的调整也十分繁琐,工人先要将脸贴近钢轨,目测发生变化的钢轨位置,然后再沿着长长的钢轨俯身弯腰下蹲,将轨距尺架在钢轨之间,迅速调整水平,调整的过程还要将固定钢轨的扣件拆除。为提高作业效率,工人往往要徒手接触50多℃的金属部件,尽管戴着手套,但手掌仍能感到阵阵的灼烧感。
在整个巡检过程中,杜师傅还会用检查锤弯腰对每一个扣件和螺帽进行敲打,以确保它们都紧紧地锁住钢轨。“我们基本上听声音就能判断扣件是否松动。”每公里线路上,有30000多个扣件,任何一个细小部件都不能放过。
记者注意到,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检修工们都身着长袖工装,一轮作业下来,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出一圈又一圈的盐渍。郑师傅开玩笑地说:“我们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都熟透了。”
为确保夏季高温作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公司除了提供盐汽水、藿香正气水、冰毛巾等实用的防暑降温用品,还实行了双班制度,即每次巡检都有两位检修工一同上道,让彼此之间多一份照应。
“人机互补”更高效
如今,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检查车、钢轨探伤车等“高精尖”设备的投入使用,让郑师傅和杜师傅这样的检修工逐渐“退居二线”,既减轻了人工负担,也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在地铁梅陇基地,由轨道检查车等多节列车组成的“大黄蜂”是如今工务段维保工作的“主力军”。之所以取名“大黄蜂”,除了颜色和霸气十足的外形,它还融合多种功能于一身,如轨道检查、隧道清洗、焊轨、钢轨打磨等,“合体”后能发挥强劲能量。
今年3月,随着新的钢轨探伤车加入“大黄蜂”阵营,钢轨探伤也逐渐告别过去人工的“锤敲镜照”。据维保工务分公司装备管理部轨道检测组组长王伟介绍,钢轨探伤车配备钢轨超声检测系统、轨道状态巡检系统,作业时速可达80公里。车体两侧各有3个探轮,可利用超声波检测钢轨内部伤损,系统自带的伤损自动识别功能,还能有效提高伤损判别效率。
记者在车内看到,基于激光、可见光光源成像技术,可对钢轨表面擦伤、裂纹等损伤进行高清成像。钢轨内部伤损,则会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标记,实时反映到车载电脑显示屏上。数据分析员则时刻紧盯屏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检测钢轨内外部是否存在伤损。
那么,这些传统的检修工会被机器代替吗?在王伟看来,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工,都有他们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我更倾向于人机互补这个词,比如轨道检查车可以更高效地判断轨道状态,但涉及具体的轨道部件,如枕木腐朽、扣件松动,甚至是一些犄角旮旯的位置,还得靠人工检查。”
随着地铁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许多传统岗位也在经历“数智化转型”。例如,多职能列控员既要会操控列车,又具备监护和服务乘客职能。再如,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一批普通的检修工人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无论是用脚步丈量地铁安全的“钢轨医生”,还是疾驰在轨道交通网络上的“大黄蜂”,随着上海地铁进入“跨越800,面向未来”的新阶段,他们都将成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运营、乘客平安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劳动报记者 柴一森)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