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一枚小若蚕豆的缅茄果,在梁毓宜的刻刀转动间,一个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便在老艺人娴熟的刀工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尽管如今已是81岁高龄,省级缅茄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梁毓宜依然每天伏案十余小时,以传承这门数百年的老技艺为己任。

擅长用镂空法雕刻“双龙戏珠”

“缅茄雕刻的特别之处是在有限的空间表达出无限的意义,这样的手艺品极具观赏性,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从事缅茄雕刻五十八载的梁毓宜如是说。但这门明代已有的传统手工艺对材料的要求却极为严苛——需要摘自茂名高州市宝光街道西岸村屹立了470余年的缅茄古树上。尽管国内亦有缅茄树,但只有高州缅茄果核才能既结果,还能有用于雕刻的腊头,因而在高州诞生了特有的传统手工艺缅茄雕刻。

梁毓宜的父亲是一位手工制鞋者,自幼跟着父亲制鞋的他对手工活很感兴趣。在长大学习了绘画技巧后,1965年,年仅23岁的梁毓宜进入高州角雕厂,师从老艺人学习在动物角上雕刻的角雕技艺。随着角雕市场的不景气,他转去学习缅茄雕刻。

缅茄雕刻作为一门微雕艺术,融汇了美术、雕刻、文学等艺术元素,是一种精美而珍稀的艺术品,是高州缅茄雕刻艺人几百年来探索积累而成的一种独特而精湛的工艺。彼时,传统的缅茄雕刻方法是将缅茄核浸湿后再进行雕刻,但这样做出的产品容易变黑、变形,质量难以保证。梁毓宜一直苦思冥想,如何能解决传统雕刻的不足之处。经过不断摸索实践,他结合此前从事角雕的经验,开创了干雕的新方法,走出了一条干雕缅茄的新路子。他尤喜人物和动物题材,其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特别擅长用镂空法雕刻“双龙戏珠”,用“米点法”雕刻龙麟片。

十年如一磨炼毫米以内的雕刻

缅茄雕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手艺活,一件精致的缅茄雕作品需要从最初没有纹路的果核,用精确到毫米以内的雕刻,经过粗工、通道工、龙珠工、修整工等7道复杂的加工流程而成。随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炼,如今在梁毓宜精细如丝的刀工下,《九龙》《八仙》《十二生肖》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被雕刻而出。其中,最令梁毓宜满意的是《缅茄女》,此作品历经二十载思考,并数易其形,最终用十几块缅茄核合成制作而成,凝练了老手艺人对自身的匠心和追求。

近年来,随着机器雕刻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缅茄雕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梁毓宜不无遗憾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学习雕刻缅茄的,如今互联网发达,只有少数爱好者喜欢传统手工艺。”

为了让百年技艺薪火相承,高州也积极开展非遗艺术(缅茄雕刻)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的展演活动,让更多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缅茄雕刻的非凡魅力。2012年,缅茄雕刻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梁毓宜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缅茄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23年获颁茂名市总工会的“好心茂名·最美非遗工匠”称号。

尽管年岁已高,梁毓宜近年来收有张建军、吴胜等几个徒弟,定期为徒弟教学,将缅茄雕刻这门手艺活的传承下来。他说:“我有责任、有义务并尽我能力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缅茄雕刻技艺的魅力。”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通讯员刘伟彬)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