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脱胎漆艺注入“青春力量”(主题)
闽侯青年张升华上榜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名单(副题)
福州日报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陈堡
日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期间,“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发布,首批20人上榜。其中,来自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的张升华是福州唯一入选的青年传承人。
精益求精
两年时间打磨精品
1日,在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的一座老宅里,张升华正和父亲张家文一起用推光技艺为一对高达3.1米的雕填镶嵌凤穿牡丹大对瓶进行最后的“美容”。
记者抚摸瓶身,发现瓶身起伏的图案居然没有任何凹凸感,原来,这镜面一样光滑的瓶身采用濒临失传的雕填镶嵌技艺加工而成。作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升华主攻这种技法。“这是靠我们用手不断推光推出来的。脱胎上百道工序,这种技法是漆艺技法中颇具特色的技法,涉及美术设计、绘画、雕刻、髹漆等。”张升华在传统雕填镶嵌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贝壳、蛋壳作为镶嵌材料,普普通通的贝壳镶嵌于花瓶上,化身为美丽的凤凰羽毛,让整个花瓶更加亮丽。
精美艺术品的诞生,源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件漆器的完成是个非常繁琐的工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一件作品制作下来,短则数星期,长则一两年。像这种大花瓶表面的装饰物完成后,还需刷几遍透明漆,来使漆器表面恢复平整,这个过程需要两年。”张升华说。
三代接力
非遗注入“青春力量”
传统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不但需要技术,还需要体力,张升华大学一毕业就主动接过父辈的衣钵,选择这项技艺作为一生的事业去传承。
张升华(右)同父亲张家文一同创作漆艺作品。陈堡 摄
小到脱胎漆器“小十五宝”,大到高3.6米的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雕填缠枝牡丹大花瓶脱胎漆器……张国潮、张家文、张升华祖孙三代,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传承和坚守,制作出无数精美的脱胎漆器艺术品。“我的祖父张国潮是脱胎漆器鼻祖沈绍安第五代传人沈幼兰的女婿兼学徒,传承了沈家大部分的技艺。父亲张家文承袭家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创新,现在已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从小耳濡目染,对脱胎漆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升华说。
不断创新的传承,才会为非遗注入生命力。如今,张升华不仅传承了父亲的全套技法,还进一步将雕填工艺提升到新高度,避免了雕填过程中易裂变的缺陷。2014年,其代表作四方形雕填花瓶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为了给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张升华和父亲张家文一起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老观念,成立张家文脱胎漆器大师工作室,和林敏丽等7名中高级脱胎手工技师签订了师徒协议,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他还曾负责福建技师学院2012级和2013级脱胎漆艺专业定向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训技术指导,并承担行业大师带徒传艺工作,培养漆艺专业技能人才。
“希望可以同福州大学城一些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吸引更多对漆艺感兴趣的学生,让我们的老手艺传承下去。”张升华表示。
推陈出新
“金鱼+漆艺”交融共振
随着闽侯县金鱼产业迅猛发展,张升华敏锐地嗅到市场需求,推动“闽侯金鱼+漆艺”艺术创新实践。传统的福州漆器技法“暗花”,能够巧妙地展现金鱼在水中若隐若现的感觉。张升华将闽侯的兰寿金鱼、熊猫蝶尾金鱼等特色品种融入他的脱胎漆器作品中,让闽侯金鱼文化与“漆艺非遗”交融和共振,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未来,闽侯县还计划建设金鱼文化产业园,希望可以通过设计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将闽侯金鱼与福州脱胎漆器两张烫金名片巧妙融合,让传统脱胎漆器更好地融入生活。”张升华对记者说,入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后,还将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资金上、项目上的支持。他希望借着这个机会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人才梯队建设,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