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原标题:30年“铸”匠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走进抚顺特钢电炉炼钢厂始建于1958年的铸钢二车间老厂房,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头顶天车隆隆,地面上,工人正在将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往模具内浇铸,抚顺特钢所有的特钢类产品都要在这里浇铸,再经过精炼或真空冶炼后,漂洋过海运往各地。
“铸钢的所有环节都要靠人工完成。”正在厂房巡视的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抚顺特钢电炉炼钢厂铸钢二车间铸钢工王春海告诉记者。
王春海的父亲是钢厂的老工人,常常把“咱们国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都离不开钢厂”这句话挂在嘴边,这让王春海从小便有了“钢厂情结”。
1990年,考上大专的王春海反复犹豫后,还是决定子承父业,重新报考了抚顺钢厂技校。1993年技校毕业后,王春海进入电炉炼钢厂铸钢二车间工作。
电炉炼钢厂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品种,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王春海刻苦钻研铸钢技术,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升,熟练掌握了各钢种及不同锭型的注温、注速、帽口充填等操作技能,保质保量完成了航天、航海用特殊钢种的铸钢生产任务。
伴随企业发展,王春海也在生产一线不断精进技能水平。从神舟系列飞船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到嫦娥探测器,他见证了自己参与生产的产品一次又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智造”的足迹。
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刻苦钻研,让他成为特种钢铸钢生产领域的行家。八大类钢种、千余个特钢牌号、上百种锭型的注温、注速技术,都被他熟练掌握,一炉炉特种钢水在他手里固化成优质钢锭,继而加工成钢材、零部件,成为大国重器的组成部分。
2016年,王春海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将实际生产中的特殊样品收集起来自制教具,将平日里的操作要点做成课件,利用工余时间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师带徒”“一带一”等形式传授绝技绝活,建设技术工人梯队。他领衔的减少锭偏不良品降低废品损失、电极棒加保护渣提高电极棒质量等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创效600余万元。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