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㉗”
原标题:
黄准:将光辉岁月谱成歌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5月的申城,午后阳光正好。医院里,长长的走廊尽头,一位小个子老人坐在轮椅上,笑盈盈望着往来的人。红色对襟衫、黑色小坎肩,和窗外投来的温暖光线融在一起,映着老人红润的面庞。
若不经人提示,很难将眼前瘦小柔弱的身躯和那些雄壮悠长的旋律联系起来,脍炙人口的《娘子军连歌》及《女篮五号》《舞台姐妹》《牧马人》《蹉跎岁月》《青春万岁》等多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创作都出自她的手笔。从为新中国成立前第一部故事片谱曲开始,黄准一步一个脚印,积一生奋斗,铸今日辉煌。
黄准常说,“我这一生并没有什么更大的作为,但自以为这几十年的生涯过得并不算太平庸,有时还充满戏剧性。”
之于98岁的黄准,她的人生篇章中最难忘怀的还是延安岁月。
黄准成长于上世纪30年代,受家庭革命思想的熏陶,她很早就知道了共产党,很早就具有爱国思想。因为一次街头的抗日宣传,仅有12岁的她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坐牢。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她义无反顾地和其他革命青年步行奔赴延安,途中,她挺住饥饿的煎熬,拒绝敌人的诱惑,历尽20多天的长途跋涉、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延安。
“当远远望见那耸立在清凉山上的巍巍宝塔时,大家雀跃、欢呼,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飞奔过去……”回想当年,老人眼中闪着光芒。
几个月后,黄准如愿考入延安鲁艺,成为年龄最小的学员。师从冼星海,专门学习声乐,这段经历为她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底子。
“星海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思想。他主张中国的新兴音乐是民众的、通俗的,要有新的旋律、和声。他强调中国音乐的民族化,认为没有内涵没有思想只讲技术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用心来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冼星海深入生活的创作方法让黄准受益终生,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就是在黄河边体验生活后创作的。作为合唱队的小队员,黄准曾在冼星海的亲自指挥下演唱这部不朽作品。
1942年5月,杨家岭的春天,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当时鲁艺的许多老师都去参加了座谈会,现场聆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黄准回忆,“此后不久,毛主席亲自来到鲁艺,号召大家‘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我们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了。”
这年秋天,鲁艺师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秧歌运动。黄准也成为秧歌队一员。鲁艺秧歌队每到一地,大路上、山坡上、树杈上、院墙上,到处人头攒动。春节当天,秧歌队的演出一路欢腾着,来到了杨家岭。“好!很好!你们的方向是对的!”黄准清楚地记得,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原来秧歌队的圆场打下来,她正好坐在毛主席的身前。
“简单的话语留下多么深远的影响!”这位从鲁艺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从此谨记“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在鲁艺学习声乐9年后,因工作需要,黄准从声乐转行作曲。“虽然在鲁艺学过一点作曲法和声学,但因为条件限制,学得很浅,尤其困难的是,没有学过配器法……”接到创作任务,黄准凭借执着,边创作边学习。
1947年,为解放区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创作主题歌《军爱民,民拥军》;1949年,为实录开国大典的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作曲;1950年,为北影厂第一部故事片《新儿女英雄传》作曲……这些作品成为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1951年,黄准调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个任务是给动画片《小猫钓鱼》作曲。她找来大量关于儿童的素材,去动物园观察动物,到幼儿园接触儿童。片中插曲《劳动最光荣》以明快上口的旋律很快传播开来。
1953年,一纸调令,黄准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淮上人家》摄制组报到,很多工作都是在船舱里进行的。几年间,黄准先后完成为《秋翁遇仙记》《女篮五号》《家》等影视剧作曲。
在一次次学习驾驭重大题材的过程中,黄准的音乐创作逐渐走向成熟,音乐风格也从柔软细腻变得雄壮有气势。黄准笑着打趣,常被人称为“先生”“叔叔”“伯伯”,还有观众写信直呼“黄准爷爷”。
为电影《红色娘子军》作曲,是黄准作曲生涯中的华彩一页。摄制组还在筹备阶段,黄准就到了海南岛体验生活,沉浸在当地丰富的音乐海洋之中。摄制组徒步选外景,黄准也跟着一起深入沼泽地和原始森林,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建组之初,黄准向摄制组保证,这首娘子军的连歌“一定要写好,要流行”。影片上映,连歌深入人心,“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在街头巷尾回响。
2005年,重返海南岛。黄准开心地和当年寻访过的“娘子军”老战士合影,和偶遇的民间艺人合唱《娘子军连歌》。歌声响起,她的笑容飞上眉梢:“五十年来这首歌还一直在激动着人们的心,这就够了!”
记者起身道别。伏在病床旁的小圆桌上,98岁的老人一笔一画写下给光明日报读者的寄语:“向前进,向前进!”
向前进!这也是她始终不改的人生姿态。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