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只为攀登戒毒教育这座高山”(主题)
——追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陈旭(副题)
光明日报记者 杨桐彤
他是共产党员,用生命书写绝对忠诚;他是人民警察,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司法行政事业;他是戒毒人员的“摆渡人”,于“毒海泛舟”拯救迷途者。
他就是陈旭,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党委书记、所长,一级高级警长。2022年5月22日,陈旭突发脑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后经医治无效于同年6月1日不幸逝世,年仅50岁。近日,人社部、司法部追授陈旭同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从警29年来,陈旭带队研究探索出海南戒毒模式,成功帮助1100余名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推动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创下连续32年“六无”安全年纪录……他忠诚为民,担当尽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潜心研究,探索海南戒毒模式
“业务通”“百科全书”,这是同事眼中的陈旭。
陈旭生前的办公桌抽屉里,有几大本沉甸甸的学习笔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他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戒毒业务理论的深入思考。被司法部命名的“海南戒毒模式”,正是他带领团队研究出来的。
2004年6月,海南省司法厅成立戒毒攻关小组。陈旭作为小组负责人,以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海南戒毒救助中心”为教研基地,边实践边研究,探索着标本兼治的戒毒救治方法。
“在这支队伍里,我目睹了陈老师如何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只为攀登戒毒教育这座高山。”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陈海燕说。
不到半年时间,陈旭和同事编写出约70万字的《海南戒毒救助计划》。2012年,陈旭进一步总结提炼出医疗戒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后续照管为一体的戒毒模式,取得了居全国领先水平的戒断率。2014年司法部命名其为“海南戒毒模式”。
近年来,面对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陈旭还撰写了《我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发展建议》《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为指导,发挥戒毒职能作用促建海南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多篇理论文章。
关怀备至,救助迷途人群
2022年6月3日,陈旭遗体告别仪式前两天,阿雄(化名)就赶到海南省海口市殡仪馆,向“陈老师”表达哀思,做最后的告别。
“陈老师”是戒毒学员对陈旭的亲切称呼,在学员们看来,陈旭更像他们的班主任,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用心用情引导他们寻找人生方向。
阿雄回忆,知道他喜欢音乐后,陈旭向组织申请,给他送来一把吉他,还手把手地教他弹琴,给学员们唱歌、吹萨克斯。很多学员都说,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听过这样动人的旋律。
“在一次‘同舟共济’团体辅导活动课上,指导老师要求各小组用‘小舟’尽可能多地载着组员脱离‘苦海’。作为小组助教的陈老师,主动申请担当基座。”小覃(化名)说,“陈老师身上‘挂’满了学员,骑在他肩上的我,感受到了与家人都不曾有过的亲近,我流下了眼泪,立志要戒毒成功。”
对待戒毒人员,陈旭秉持着“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理念。在他的影响下,阿雄十几年没有复吸,自主创业开了店;小覃回归家庭,当了爸爸……
自2005年以来,陈旭连续组织了19期戒毒班,帮助1100余名戒毒人员有效戒断毒品;累计开展20多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2000余名戒毒人员照亮回归社会之路;先后参与141场次义务禁毒宣讲,为2.18万名群众传授防毒拒毒知识。
恪尽职守,锻造司法行政戒毒铁军
“哪怕是凌晨时的值班巡查,陈所长都规范佩带装备,把单位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巡查个遍。”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彭博说。
陈旭长期奋战在戒毒工作一线,始终恪尽职守、一丝不苟。自2015年7月任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以来,他狠抓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精准化服务工作,累计研究制定戒毒管理、卫生医疗、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60余个。
不断健全的,还有戒毒所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举办“每周一讲”活动,干警轮流上台分享学习工作心得;密集开展政治理论、解读业务、体能训练、信息化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陈旭还经常讲党课、讲法治,传播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等。
而这一次,他倒在了海南省司法厅警衔晋升培训班的讲台上,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又好似留下了千言万语。这无声的遗言,同为戒毒民警的妻子孙官梅能够读懂:“你未竟的事业,还有我,还有一代又一代海南司法行政戒毒民警为你担当。”
“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陈海燕说,“陈所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会传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司法行政戒毒铁军精神,继续踏上新的征程。”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