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翟宏海:43年坚持义诊服务乡亲(图)

他是一名长期战斗在基层卫生院临床一线的“老兵”,心怀大爱奔走乡间。他是患病困难群众家中的常客,43年如一日行走在义诊的爱心路上,甘当乡亲们的健康顾问。他就是静海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原党支部书记翟宏海。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背上医疗箱,去村民家串门看病。干我这行,24小时都是医生,不管半夜刮风下雨都得准备着出诊。”自1980年投身医疗卫生工作以来,无论是刮风下雨、漫天大雪,也不管是深更半夜,只要患病的群众打来一个电话,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骑上自行车,奔向患者家中免费出诊送医。这种感人的场景,毫无间断地延续了43年!43年来,他穿破了上百双鞋,背坏了8个医疗箱,义务诊疗患者上万次,被大家尊称为“流动的120”。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坚持义务出诊43年?

“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我更是一名党员,看到身边困难乡亲的疾患痛苦,我这个党员怎么能袖手旁观,我有这个能力,就要冲在前面,让乡亲们健康起来。”翟宏海说。

刚参加工作时,翟宏海专门负责夜间急诊,有时一个晚上就要接诊四五十个病人。尽管夜班的工作这么累,但细心的他发现来看病的村民有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出行特别不方便。有些老人白天生病了,由于子女都上班,自己没法去医院,总是等到孩子们下班后才能来看病。看着求诊患者痛苦的表情,翟宏海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人们的病万万拖不得。”他很快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虽然老人行动不便,但是我行动没有问题,我可以上门为老人服务啊!”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医疗箱为附近行动不便的村民义务出诊。自此,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翟宏海都会背着自己的医疗箱到周边村庄义诊。晚上下班以后,他依然背上小药箱,骑上自行车,到更远的村里去探视行走不便的患者。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今,从上岁数的老人到咿呀学语的孩童,义诊路上经他救治的群众数以万计。四十多年的时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静海的每个社区、每个村落,自行车骑坏了十几辆,就连陪伴他的木质医疗箱也更换了8个。

“做好本职工作不就行啦,整天下乡义诊早出晚归,图个啥?”曾经,一些人经常对翟宏海这种紧张忙碌的状态不理解。“乡亲们有困难找我是信得过咱,不给乡亲们治好病,对不起大伙儿这份心,再苦再累都值!”翟宏海说。在长年的义诊路上,他把患者视同自己的父母兄弟,为很多群众看过病后,都会把对方的电话号码记下来,有空儿就打个电话,随时了解恢复情况。一句问候,一句嘱咐,话语虽少,却暖人心底。

从2003年开始,翟宏海还亲自组建了由部分医护骨干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区民政局光荣院、西城健身广场、东城文化广场、平安里社区等场所建立了活动基地。每年春夏之际,利用早晨时间亲自带领业务骨干,深入到以上场所为晨练群众义诊、咨询1万余人次,免费发放健康保健宣传材料10万余份。同时,定期携带B超机、心电图机、血压计等医疗仪器深入到区光荣院免费给老人查体,分别建立健康档案,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2020年10月1日,翟宏海正式退休,但他并没有停止义诊之路。翟宏海说:“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会在义诊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尽心尽力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小薛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