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余年来,她追踪、参与、见证这个群体并记录他们的故事(引题)
一位孤独症患者母亲的坚守与救赎(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婷
“孤僻”“不好交流”“行为稍显怪异”……这是很多人眼中对孤独症孩子的(初)印象。
“勇敢”“聪明”“忠厚”“真实”……这是《穿越孤独拥抱你》一书作者、25岁孤独症青年的母亲张雁对孤独症孩子的认识。
“孤独症孩子是有障碍的普通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世界的多元和多彩,也能看到人和人之间本质的相同之处。”从自己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到认识更多孤独症孩子,记录孤独症家庭的故事,并为他们著书,二十多年来,张雁“见证、参与、亲历孤独症群体和他们的照料者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与世界妥协”。
张雁和儿子乐渔。受访者供图
和孤独症孩子一起共度余生
张雁的大儿子乐渔1998年出生,在3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患者。回忆起那时候,张雁觉得“像一场奇怪的电影过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小时候的乐渔不说话,也不听旁人说话,冷淡得让人无比心疼;常常在半夜3点钟醒来,房间的灯和电视必须整夜开着,这样他才不会哭闹;大哭大闹时用头撞得墙咚咚作响,有时缠得张雁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最初,张雁对乐渔病情康复还抱有很大期望,辛苦教他学加减乘除,期待他能上普通小学,看起来能与常人无异,跟大家一起生活。但随着乐渔的长大,特别是生了第二个孩子又又后,张雁对于乐渔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的技能普通孩子天生就会,但对乐渔来说却是在为难他。”
接受孤独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差异还只是第一步。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发现17岁的乐渔从特教学校毕业后无法像班上同学一样去工作时,张雁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慢慢地,她也释怀了。
如今,张雁对乐渔的期待是希望他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再提高一些,对自己的生活更积极,有更多自主性。“一个孤独症孩子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做主,这样他就会有自尊、有动力去制定规划,去行动。所以我们要推动孤独症孩子自主生活。”
乐渔现在能单独出门,能帮张雁做一点像倒垃圾和买东西这样的家务,也能自己去职业劳动康复站。去小区超市里买东西时,张雁会给他写一张纸条,把要买的东西写在上面,乐渔便会拿着手机付款。
今年25岁的乐渔,每天下午都会去职康站职业劳动康复站学习和工作。他最近对厨艺产生了兴趣,跟着老师认各种食材,以及学习怎么做西红柿炒鸡蛋和烙葱油饼。尽管乐渔的技能还不足以支撑他工作,但张雁知道,这是乐渔和社会连接的重要途径。
乐渔(左一)和心智障碍伙伴、志愿者一起去运动。受访者供图
在不幸的命运中努力地成长
孩子确诊后,张雁一头扎进了孤独症的领域,她在网上找了许多有关孤独症领域的资料,并通过相关论坛认识了很多人,也看到更多“残缺,能力不足和需要帮助的人”。
但那时大家对孤独症的认识还普遍不够。“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孤独症是什么,你跟人家说人家都听不懂,那时候我觉得很无助。”
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要制作一期关于孤独症孩子的节目,张雁写了一篇题为《亲爱的三文鱼》的短文发给了编导阿春。后来张雁接到参加节目的邀请,并在节目的录制现场朗读了这篇文章。
节目结束后,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杨晓玲把张雁的文章刊发在了《孤独症康复动态》上。此后这篇文章被陆续转贴到各个专业网站,引起了不少孤独症家长的关注。这让张雁决定写一本关于孤独症孩子和家庭的书。“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大家都不了解孤独症怎么办?跟别人说一次也只能让一个人知晓,但是写一本书能让更多人知道。”张雁的想法得到了华夏出版社特教中心的支持。
2006年,张雁所著的《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一书出版,7个孤独症孩子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在张雁看来,孤独症的孩子“不是天才,也不是‘废人’,而是在不幸的命运中努力成长的蜗牛宝贝”。
2020年,张雁又写了《穿越孤独拥抱你》一书,回访了上本书里记录的患孤独症的孩子们长大后的生活。十年前还在上中学的石头如今已经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会计学博士;当时在机构做训练的康康如今在职高学习;当初在餐桌上调皮捣蛋的小玄考上了大学;那会刚刚找到一份新工作的张戈已经在社区图书馆工作了十年……
为此,张雁在书中感慨道:“十年磨砺,十年成长。他们是生活中的勇士。”
从他们身上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
近些年,孤独症患病率在全球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孤独症全球平均患病率为0.62%,相当于160个儿童中有一名孤独症儿童,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
这些年,张雁能感觉到大家对孤独症的包容度有所提高。以前,张雁很少看到患孤独症的孩子单独外出,陪同的大人也都小心翼翼,担心孩子惹祸。但最近坐地铁时,张雁两次看到有孤独症孩子独自出行。尽管两个孩子有“反复搓手”和“见到不认识的阿姨就打招呼”这样稍显怪异的行为,但周围的乘客并没有指责或露出异样的神情。“当越来越多孤独症孩子走进大家的视野,其实就是一个好的变化。”
新冠疫情期间,张雁决定和孤独症的孩子一起读书,因此有了一批孤独症的学生,有了一段“新奇的经历”。也是通过这段经历,张雁愈发确定对一些有表达障碍的孤独症孩子来说,读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沟通方式。
一个叫雨时的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姑娘,虽然有社交障碍,但张雁意外地发现她能“出口成章”,作文里写的也都是拟人化的花草,很是可爱。
天佑有着比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但好强的他很努力,从一开始发声困难,到现在能读20个字到50个字的课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天佑甚至学会了吹葫芦丝。
……
“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由于天然的社交缺陷,他们可能拙于表达,但也因此显出他们的纯真和直截了当。”在《穿越孤独拥抱你》中,张雁写道。
今年的孤独症日,张雁在一场活动中做了“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的主题分享。在她看来,一个人是什么样子并不在于他是不是孤独症,而是在于他内在的品质。孤独症孩子有缺点也有优点,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很真实,不太懂得伪装”。从这些孩子身上,她看到了世界本来的样子。
张雁相信,大自然中没有一朵相同的花,每个人也都和别人不一样,世界的本质在于参差多元,当更了解孤独症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因为有他们在,这个世界才更美好。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